孙先生找了一家装修公司装修新房,完工后,孙先生请一位对装修建材稍有经验的朋友帮忙看一看,这一看就发现了问题:卫生间的地板砖用的竟然是马可波罗墙地砖(釉面砖),远远比合同中约定好的马可波罗墙地一体砖要便宜得多,根本不是同一个档次的。
大部分装修套餐都会标出所使用的装修材料品牌,消费者往往被“科勒”、“立邦”、“蒙娜丽莎”等品牌吸引,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型号,因为有些套餐中所使用的名牌产品往往是即将被淘汰的型号或尾货,如果消费者想更换,一般就需要增加费用。有的家装公司故意在合同中设置一些模糊的概念,埋下以次充好的“伏笔”,如规定“装修中若原材料没货时,乙方可临时更换同档次其他型号的材料”。还有的公司使用非通用名称,如“某品牌乳胶漆二代、三代”。实际上该品牌的产品根本没有这种叫法,如果合同里没有写清楚,那么究竟是用哪种墙漆,就是装修公司说了算了。
此外,套餐装修模式和传统的家装修模式一样还是由基础工程和主材部分两大部分组成,所以有些公司为了节省基础装修成本,要么降低基材品质要么会安排技工水平相对差的工程队施工,用来降低基础工程成本。如何避免装修施工品质的陷阱?业内人士提醒,业主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得了解公司的品质还有是否有一些可控制工程质量的技术手段。
陷阱三:
打“免费设计”旗号骗定金
装修套餐模式化的装修很容易造成“千家一面”。对追求个性化家居的业主而言,如果能在套餐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想法就再好不过了。
林小姐购入广州番禺某楼盘的一套精装房,但是她还是选择自己进行一番装修。“收楼的时候看到跟邻居家全一个样,我就在想,应该通过后期装修来让自己的家与众不同一些”。按照林小姐的想法,她偏好田园风格,在比对几家装修公司的套餐之后,她选中了其中一家,“当时我就是选中的田园风格的样板图,材料什么的都按照套餐的来,布局上稍微改动一下,尤其是客厅,想隔出一个小酒吧的空间”。对于林小姐的要求,该装修公司承诺可以免费设计,于是,林小姐放心地下了定金。然而,最终的设计图样她并不满意,在反复沟通之后,设计终于敲定,但是,装修公司称,按照这个图纸施工的话,费用远远超过套餐价。林小姐表示不能接受,“明明本来就是精装房,只是多设计一个小酒吧而已,并不需要对基础装修作很大的改动,凭什么我要多付这么多?”双方谈不拢的结果是林小姐决定放弃,然而,她被告知,之前付的定金不能退还。
记者了解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装修市场,不少家装公司还在装修套装中打出“免费设计”的优惠促销活动。然而,个别家装公司先报出较低的装修套餐,后辅之以免费设计承诺,劝说消费者交纳定金。消费者交完定金后,装修设计人员根据上门测量结果出具的装修预算却远远高于消费者选定的套餐。此时,消费者一旦反悔,就无法要回定金。(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