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  中国军情

中国建成太空卫星中继系统 保障“天宫”高清授课

中国建成太空卫星中继系统 保障“天宫”高清授课

2013-06-21 16:38:28

  2008年4月25日23时35分,首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应用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将“神舟”飞船的测控覆盖率从12%提高到40%以上。

  2011年7月11日23时41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天链一号02星”送入太空,神州飞船测控的轨道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2012年6月16日晚,当“神舟九号”飞船运行至第2圈,测控人员遥控天链01/02两颗中继卫星对飞船实施捕获跟踪,建立了星间双向通信链路。卫星传回了飞船轨道舱的实时画面。大屏幕上,3名航天员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清晰展现。

  01和02星的出场,看起来好像只是为了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行器测控做铺垫,在这场航天大戏中,天链传输卫星像一个接力手,更像是一个跑龙套的串场角色,而且还是一个近乎于在后台的龙套——在中国宇航员和神州飞船的耀眼光芒下,天链卫星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在几个小时的神州飞船发射电视直播节目中,只有卫星管控总调度员的三句口令——“天路跟踪准备正常,星间天线回扫开始!”、“ 01星成功捕获神舟九号!前返向链路已建立!”、“ 02星成功捕获神舟九号!前返向链路已建立!”,让我们隐约的看到了天链划过天际的一丝身影。

  2012年7月25日天链一号03升空

  神九返回落幕之后大约1个月后,即2012年7月25日, 天链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一段时间在轨验证和系统联调后,03星与01星、02星实现了全球组网运行,中国由此正式建成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并在航天领域愈来愈显现出其独特而深远的作用。

  我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建成

  最近,在央视对神十发射的直播中,屏幕右上角常会出现"天链"字眼,这是表示当时的视频信号来自"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的转发。而"滨海"、"南亚"、"喀什"和"远望"等字眼则分别表示东非肯尼亚的马林迪测控站、南亚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测控站、中国新疆的喀什测控站和海上的远望系列测控船。

  与普通通信卫星相比,数据中继卫星需要克服的第一个技术难题是对航天器的捕获和跟踪。中继卫星运行高度是36000公里,低轨航天器的高度仅为数百公里,距离非常远;而视频、高质量静态图像又需要高速数据传输,中继卫星与低轨航天器之间需要采用增益高、波束极窄的Ku/Ka波段天线进行通讯。通讯距离远、通讯波束窄,这就对跟踪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要达到0.06度。

  中继卫星为了与众多中低轨道卫星通信,天线处于复杂的变速运动状态,在转动速度、加速度和角度上都没有规律,天线的机械驱动机构不仅要精度高,而且要求在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制造难度很大。同样麻烦的还有天线与卫星的振动耦合问题,非线性结构的天线不规律的运动和振动,对卫星本体姿态控制也有很复杂的影响,对卫星控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而天线制造本身也是一个难题,高数据传输速率要求高增益天线,通俗地说,中继卫星的抛物面通信天线尺寸要尽可能的大。同时,Ku/Ka波段波长小,对天线抛物面精度要求也非常高。数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整体形面误差要低于0.1毫米,并且要在外太空高温差条件下长期保持这样的精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数据中继卫星可以称得上是当今技术含量最高的通讯卫星。我国在去年完成第一代"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体系的建设,进行“太空授课”实则是对自己航天测控实力的一次展示。

  • 相关阅读
  • 军车年底前全面使用ETC技术可有效防范假军车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军车使用ETC(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电视电话会议日前举行。会议要求,今年7月1日起,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江西、上海、安徽、浙江、福建驻军车辆将全面开展军车使用ETC技术试运行...

    时间:06-24
  •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为福州4艘远洋捕鱼船护航

      “我们到了,是海军护航舰艇把我们平安送到了,海军真好,我们船员很感动。”23日,福州宏东远洋渔业有限公司专门致信海军第十四批护航编队,感谢海军护航编队为其船队护航。  6月15日,中国福州宏东...

    时间:06-24
  • 中国海监东海油气田发现美军舰船敦促其离开

      100多年前,张謇购买德制蒸汽机渔轮“福海号”,在中国东部沿海“护渔权,张海权”,成为向世界宣示我国海界的开拓者。昨天上午,我省最新、最大、最先进的海洋公务执法船“中国海监50...

    时间:06-24
  • 歼20作战半径达2000公里

      央视6月23日《今日关注》节目播出“歼-20隐形战机再度试飞并进行空中放油动作”,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昨天我们在节目中曾经关注了今日中国的歼-15舰载机的频繁的训练的情况,今天我们也有一个...

    时间:06-24
  • “蛟龙”号再次抵厦门锚地避风

      正在南海执行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21日上午抵达厦门锚地避风,再次下潜作业时间将根据南海作业区海况而定。  “蛟龙”号15日在厦门锚地避风一天,16日返回南海...

    时间:06-21
  • 中俄武警部队“合作-2013”联合训练圆满成功

      记者刘彦军、张权宇报道:今天下午,中国武警部队与俄罗斯内卫部队“合作-2013”联合训练成果观摩汇报在武警特警学院举行,标志着为期10天的联合训练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武警部队与俄罗斯内卫部队...

    时间:06-21
  • 蛟龙号潜水器今日首次搭载女性科学家下潜

    根据“蛟龙”号现场指挥部决定,6月20日,来自同济大学的女科学家杨群慧将搭载“蛟龙”号下潜到南海冷泉区。这是“蛟龙”号的第56次下潜,杨群慧也因此成为“蛟龙”号搭载的第一位女性科学家。...

    时间:06-20
  • 和平方舟医院船向多国展示人道主义援助救灾能力

      6月19日下午,尖锐的警笛声划破文莱穆阿拉港上空,5名来自“灾区”的“重伤员”被紧急送至靠泊该港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  方位:和平方舟医院船01甲板  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医务人...

    时间:06-20
  • 记者手记:给太空教师当“邮差”

      “亲爱的芭芭拉·摩根女士,中国航天员王亚平两个小时前已成功完成太空授课,成为继您之后的世界上第二位完成太空授课的宇航员。随信附上王亚平自天宫一号委托新华社转交给您的回信……&...

    时间:06-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