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时的局面已容不得他犹豫!
在确认海面平静后,王红理立即下令:“控制潜艇姿态,直接上浮,不要停留!”一米、两米、三米……上浮的速度越来越快!最终,在一阵剧烈的振荡过后,372潜艇像一头巨鲸跃出海面,摆脱困境!
脱险了!像电光火石一样短暂,又好似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从潜艇掉深进水到安全脱险,他们把握住了最关键的3分钟。面对如此复杂、如此严峻的险情,372潜艇官兵能够成功处置,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潜艇艇长出身、在潜艇部队任职30多年的海军潜艇学院院长支天龙评价说,“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也是一个成功处置潜艇险情的范例,完全可以进入教案、进入课堂,使之成为海军潜艇部队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进与退的抉择面前,他们义无反顾知难勇进,坚决把任务进行到底
浩瀚的大洋上,波涛汹涌,海风呼啸,到处都是漆黑一片。
暗夜里,372潜艇里这群刚刚绝境逢生的血性男儿又面临艰难的抉择——重大险情得以排除,是申请返航、等待后方救援,还是继续执行任务?
“当时,潜艇虽然成功脱险,但装备受损严重,特别是主电机无法修复,潜艇机动能力受限。而后续任务时间漫长、情况复杂、充满变数,可以说挑战巨大、困难重重。”随艇执行远航任务的支队机电业务长吴千里说,“在常人看来,刚刚经历了生死考验,官兵身心俱疲,请示返航似乎成了最合理、也是最保险的选择。”
何去何从?大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海上临时党委书记、指挥员王红理。
此时的王红理,这位10多次指挥潜艇圆满完成总部、海军组织的各种重大演习演训任务、往日里被支队官兵们信赖地称为“定海神针”的大校军官,内心同样十分纠结。
王红理清楚,半路撤兵就意味着放弃任务,可作为指挥员,危险面前不敢冲,那还谈什么担当?谈什么带兵打仗、能打胜仗?!
此时的王红理,面临30年军旅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抉择。
王红理并没有着急开海上临时党委会作决定,而是召集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研究对策,经过冷静分析,决定先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尽快恢复潜艇动力,二是使潜艇具备水下潜航能力。
按照部署,官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抢修受损设备——
为了排除设备故障,动力长肖亮3次累倒抽搐甚至休克,军医只好含着泪给他灌生理盐水,补充微量元素。可刚刚恢复清醒,肖亮就直奔战位,别人劝他休息一下,他嘶哑着说:“就算是倒下,也要倒在战位上!”
为了尽快疏通排水管路,舱段兵邹晓波连续6次潜入管路交错、混杂着油污和杂物的舱底水中,嘴唇被冰冷的海水冻得发紫,但他硬是用手一点一点把堵在排水口的残渣掏除干净。
为了保证正常的充电充气,轮机技师周军生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守护着柴油机,汗流浃背的他,衣服上结了厚厚一层白色盐渍……
不管干部还是战士,不论职务高低,大家争先恐后、争分夺秒地一遍遍擦干电气设备上的海水,用抹布一点点地将舱底角落里的积水吸出来,反复清洁受损电器设备,用吹风机烘干成百上千条线路……
372艇歪脖子远航:被外机围堵时受损全程斜着跑
钟文记得,刚上岸那两天,不少同志的脖子还是习惯性地歪着。
“所有人都在拼命干活,不时有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经过10多个小时连续奋战,随着控制箱、滑油泵、空气压缩机等主要设备故障的修复,随着水下航行能力的恢复,王红理心里越来越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