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7月,海军组织某新型导弹试射,但监控飞行轨迹的一部雷达受到不明信号干扰,任务被迫中断。
干扰源在哪儿?求援电话打到仿真室,工程师赵华维率人带齐检测装备连夜赶到现场,开始“大海捞针”。
几个小时后,在30多公里外的体育馆楼顶,他们捉住了第一个“电磁入侵者”。第二天,又在方圆几十公里的居民区,找到了另外2个。
雷达“双眼”复明。这一天,导弹直刺苍穹。
无人机翱翔蓝天,全靠频谱一线牵。
前些年,我军多架无人机在同一空域同时升空,经常失控失联。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原因:各机型频谱相互干扰,就像风筝线互相缠在一起,谁都飞不了。
上级给仿真室下达任务:3个月内完成全军无人机频谱参数分析,为军委、总部规划发展无人机提供科学依据。
博士毕业刚两年的周宁担任课题组组长,他带领4名“80后”立下军令状。
不料,进入攻关阶段,周宁不慎左腿韧带撕裂,无法行走。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干脆找来一辆轮椅,天天坐在上面进进出出、忙前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