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在东部沿海启动大型风电场建设项目论证。
这是一项造福社会、服务百姓的重大工程。但不利的是,其附近部署的军用雷达将受到较大影响,容易造成军情误判错判。
海军有关部门专程来到频管中心,寻求破解良策。面对这一全新课题,仿真室工程师吴彪站了出来,4次带队赴现地实测,很快拿出了评估报告,为3个大型风电场精准选址提供了科学依据。
事非经过不知难。仿真室常常在“攸关国家安全”还是“有利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中,拓展军民深度融合之路,让军地共享“频谱红利”。
同年5月,国家级科研专项民航空地宽带通信系统取得重大突破。但有关部门审核时发现,承载该系统的电磁通道上,已经有多种军地系统在运行,该系统一旦投入使用将对军用系统产生干扰,直接给国土防空和飞行安全带来重大隐患。
解决这一难题的重任,落在了仿真室工程师张雷鸣、吴彪、简盈等人肩上。
他们白天在机场、实验室测试,晚上挑灯夜战论证分析,脑子里每天都是“暴风骤雨”。在军民共用系统兼容仿真时,各种方法手段均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一时间,工作陷入停滞。
一天,在做实验时,“天上一天、人间一年”的神话情节闪进吴彪的脑海:既然“强攻”不成,何不换个思路,把“时域拉长、细节放大”?
“有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家按照他的“异想天开”先后突破了10多项关键技术,终于开辟出一条“绿色电磁通道”,使在飞机上打手机、视频聊天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