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滑坡体堵塞溪沟形成的小南海海口自然混杂填石坝坎,坝坎高50~70米,坝底宽近1.5公里,坝顶高90米,坝长1170米、土石方约4200万立方。
据蔡科长分析,这么长的坝和这么多的土石方,如果是大小垮岩垮下的,说明大、小垮岩垮前的山高到少要高出1170米。从周围的山体来看,大、小垮岩处突然要比现在的山高出近3倍,这种可能性很小。如果不是大、小垮岩垮的,难道是地下冒出来的?从现场的地形看,一边是大、小垮岩的山脉,一边是与之高矮相当的板凳山脉,小南海处于两座山脉中间,是夹皮沟形成的堰塞湖,沟底能冒出那么多土石方,从当时的地震震级和地形分析,这种可能性也很小。
旷世之谜等待顶级专家解答
蔡科长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起,先后有原昆明地球物理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和国家地震研究所对该次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考察中,专家只测出地震震级为6.25级,震中烈度为8度,等震线长轴呈北北东或北北西向。但对于大、小垮岩与堰塞坝的成因,没有哪个专家能得出定论。前些年,俄罗斯、乌克兰、日本等国地震专家也曾先后来到小南海作过专题研究,但也没有能够说出个所以然。
国外地震专家猜想的结果,也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是地震作用下推抛大、小垮岩岩体堆积成坝体,要么是地震作用下,坝体从地下冒出。因没有科学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些观点,各国专家也不敢妄下定论,均表示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技术等原因,大、小垮岩滑体、地震断层、地震烈度等研究尚存较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