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的追忆“裹尸布”之谜在意大利西北部城市都灵的一座教堂内,保存着一块古旧的淡黄色的亚麻布,整块布已经被雨水冲刷得有点磨损,据说还不止一次被人从火里抢救过来。这是块布为何这么珍贵?
这块布的面积大约是4.4X1.2米&它不是普通的亚麻布,它上面有一个模糊的人的全身影像,而这个人据说就是耶稣基督———这就是传说中耶稣遇难时用过的“ 裹尸布”。但是对于这块“裹尸布”的真伪,人们争议多年。据悉,最早发现这块布的是法国人。1356年左右,裹尸布在李莱城被公开,顿时引起整个基督世界的震动,因为布上的人影不仅容貌酷似传说中的基督,而且还有血迹。后来在宗教学者的研究之下,认定这块布是耶稣死于十字架之后,用来包裹其尸体的,因而留下了耶稣的身影。中世纪的学者认为,裹尸布最早出现在中东,几经辗转才最终流至意大利,并一直保存在都灵市的大教堂内。由于这块布是基督教的圣物,意大利将之视为国宝。到了20 世纪,科学家开始对裹尸布做深入的分析研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裹尸布的神秘性正一步步被揭开。
以前,巴勒斯坦是由犹太邦的封君统治的,定居于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创立了他们的民族信仰———犹太教,耶和华被他们世世代代崇信为上帝。在巴勒斯坦北部加利利地区有一个市镇叫做拿撒勒,这里居住着一对夫妇———木匠约瑟和妻子玛利亚,他们的儿子就是后来成为基督教领袖的耶稣。
公元1世纪中叶,罗马势力入侵巴勒斯坦,结束了犹太邦的统治。当时,耶路撒冷是全世界犹太教徒汇集的圣地,耶稣常去那里,得以了解巴勒斯坦和世界各地的情况,以便获得生动丰富的知识。当时的犹太教内各种教派流行。控制正统教会的撒都该派和法利赛派,是罗马统治者的帮凶,在犹太人民心目中,他们已成为反动、虚伪和腐化的同伙。罗马统治势力、傀儡封君和教会上层对犹太人民实行高压政策,征收重税,大批犹太人在死亡线上挣扎。
忍无可忍的人们揭竿而起,但是受到了统治者残酷的镇压。罗马的叙利亚总督把两千起义者钉死于十字架上,把三万犹太人掳掠并贩卖为奴。
耶稣同其他犹太人一样憎恨罗马统治者及其同伙撒都该派,揭发法利赛人的虚伪欺骗,斥责“瞎眼领路的”犹太社会的上层,鄙视有财有势的人。同时他生性慈爱,所以倡导人们除了爱上帝外,就是爱邻人如爱己。二三年后,他的言行几乎传遍了巴勒斯坦。追随他的,都是犹太社会的穷苦大众。他们把耶稣传扬的“天国近了”的话当做福音,许多人背井离乡,告别父母子女,跟随着、依傍着耶稣。
耶稣所指的“天国”,就是要求摆脱罗马帝国及其附庸势力的统治,让巴勒斯坦解放出来,重建繁荣富强的希伯来王国———大卫王国。他希望用宗教的热忱和爱国主义的精神,鼓舞犹太人民为光明的前景而奋斗。所以在犹太人民的心目中,他既是宗教上的先知,是救世主,同时又是 “大卫的子孙”———大卫王国王位的继承者。但是犹太教的高极神甫并不这样想,他们担心耶稣的传教活动会影响他们的统治势力,于是便勾结当地的罗马总督彼拉多对耶稣进行迫害,理由是耶稣是要在耶路撒冷另建一个奇异的王国而且自立为王。大约是公元33年3月末的一天,由于耶稣十二门徒中一个叫犹大的叛徒之出卖,耶稣被捕了。这也是著名油画《最后的晚餐》所反映的事件。面对敌人的审问,耶稣表现了视死如归的气概,他毫不隐瞒自己的信念,最后敌人拿他没办法,就按照当时处死“残民”的刑罚,把他与两个小偷一道钉死在了十字架上,处死之前,耶稣还被嘲谑,戴上了用荆条编成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