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耶稣的忠诚门徒和亲人将他从十字架上卸下,即用一块长布蒙盖起来抬出刑场。悲痛的人们还将十字架的木块和铁钉等物收回,珍藏起来。据说,耶稣在死后三日又复活了,升天而去,并将复临人间,这也是复活节的来源。
时光荏苒,耶稣逝去已多年。有谁能够想到,一千九百多年前蒙盖过耶稣尸体的那块殓布,竟被虔诚的罗马基督教信徒精心保存到今天!
在意大利北部大城市都灵,有一座著名的杜奥莫教堂。这座教堂内有两件展品最为著名:一是名画《最后的晚餐》的复制品。这幅画长七公尺,宽三点五公尺,与原作尺寸相同,绘制在一块大木板上。据传说,卡洛·费利切在米兰目睹达·芬奇的原作后,十分喜爱,同时又担心壁画脱落损坏,于是令画家复制一幅,存放在皇宫,后由卡洛家人赠与杜奥莫教堂供人观赏。二就是教堂中珍藏的耶稣的“裹尸布”,它存放在圣殓堂祭台上的镀金木棺中。木棺平均二十五年才开封一次。1898 年和1931 年曾两次启封用于拍照。1978" 年为纪念殓布运到都灵四百周年,特别开放了四十多天,来此观瞻者达数百万人。
据说公元316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到耶路撒冷朝圣,得到不少耶稣遇难时的圣物,如耶稣受审时走过的石阶、十字架的碎木块以及蒙盖圣体的殓布等。公元 1578 年,米兰主教圣卡洛将他保存的殓布转移到杜奥莫教堂。
从19 世纪末就有学者试用科学方法鉴别这块亚麻布的真伪20 世纪70 年代研究工作达到高潮,罗马著名画家、雕刻家费利教授为此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他验证“裹尸布” 上留下的人形痕迹与耶稣当年受刑流血之处相应。此外在《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等圣书中,也都提到过包盖耶稣的殓布。但也有人提出:殓布上的痕迹是否由油漆、染料所致?是否由烘烤或加速局部老化而成?尽管为数不少的科技界、文化界、宗教界人士对这块 “裹尸布”的真实与否这行了长期的研讨,但至今仍然是个谜。
尽管梵蒂冈从来没有宣布过裹尸布是可信的,但它还是被当做基督教的一个特殊物件来收藏和尊敬。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许多以往的传奇在今天成了人们追逐探索与研究的对象。经过专家学者们的努力,其中有些已获得解答。而有些则将倚赖后继者的继续努力,也许在本世纪或者更久远,才能解开其中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