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地宫”到底什么样?装秦始皇尸休的棺撑是否可移动?秦始皇陵为什么没有皇后陵陪伴?tt二如此众多的向题困扰了上千年,但谁都没有找到一个圆满的答案,人们只有对着那高耸的土丘,发出各种各样的感慨
在古都西安东2o公里处,有一座山势高耸,青翠秀丽的山峰,这就是骊山,骊山脚下的左边,是浩森如练的渭水,山水环抱着的是广裹的原野。这是一块天赐的风水宝地。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耸立着一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型土丘,这个土丘就是秦始皇陵。
关于秦始皇陵地宫的结构和形制,在浩瀚的史籍中多有记载,从汉代的司马迁到北魏的郑道元,从有据可查的正史到真假难辨的野史,都对秦始皇陵及地下宫殿有多多少少的描述。但这些饶有兴味的材料,内容庞杂而多有抵悟。有的记述更是神秘莫测,令人惊骇。经过考古学家精心的研究,现对秦陵地宫的规模和形制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秦始皇陵家经过漫长历史的风风雨雨,其高度已由原来的115米缩减到46 米,周长由原来的2087.6米缩小到现在的1390米,足见当时秦始皇陵规模的宏大。咸阳宫是秦始皇生前治理国家和享乐的地方,陵墓则是他灵魂的最终归宿地,秦始皇希望自己归天之后,也能享受到在咸阳官时的霸气和快乐,所以地官的建筑也模仿了咸阳宫。据考古专家推断:秦始皇陵墓室底的平面形状类似一个长方形,底面积19200平方米相当于48个国际标准的篮球场。地宫有斜坡式墓道垒石作墓扩.中心部位放棺撑象征咸阳宫,四周置一些回环相连的隧道和别室、耳室象征咸阳宫周围的离宫别馆。墓顶上绘天文星象图,墓底下凿江河湖海并灌之以水银。各种金玉珠宝分藏在各室中。这些推断已较多地被考古工作者所证实,如勘探发现的斜坡墓道,封土中心区的强汞异常含量等。
秦始皇陵地宫的规模和形状已经推断而出,那么这位千古一帝的棺撑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关于秦始皇棺撑的样式,一个名叫杨先民的先生曾在美国出版的《地理杂志》上用一幅颇为生动的图来描述:一条用水银聚成的河流中拱着一只龙舟,龙舟上承载着装有秦始皇尸体的棺撑。对于这幅形象生动的插图,有研究者认为,在摹拟的宫殿和山岳之间,有水银做成的河流穿绕是有根据的。但秦始皇的棺撑是否可游移,还值得商榷,因为《史记》在记述地宫用水银做百川、江河、大海时,还用了机相灌输”的词,说明设计者是想通过机械推动水银流动,再用“灌输”的力量反过来又推动机械运动。如此往复不已,以期达到水银流动不辍。但事实证明这只能是设计者的一厢情愿,地宫中的“水银河”无法也不可能长期流动的,它只能在机械的推动下缓缓地流动一段时间,然后进人枯竭状态。‘冰银河”不能流动,上面承载的棺停更不可能移动了。而地宫中的“水银河”是否流动?推动水银河”流动的神奇机械}么样?这些问题本身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谜。
至于秦始皇的棺撑到底用什么做成?也是众说纷纭,司马迁和Rp道元都记载撑是用铜做成的而班固的《汉书》却说是“石撑为游馆”。古代人把直接装尸体的东西叫棺,套在棺外的叫撑,使用几重棺几重撑有严格的规定。春秋战国时期棺停的制作已华丽奢靡,湖北曾侯乙墓的墓主人使用的就是两层套棺,“外棺”是用铜做框架,再嵌以木板做成。应该说秦始皇的棺俘在规摸上要比曾侯乙的大,停的形制相当于曾侯乙墓的外棺”,只是规模更大、装饰更为华丽。这样大而沉重的棺停要在“水银河中漂浮是不太可能的。
古代陵墓,大都有长明灯的说法,秦始皇陵地宫也不例外,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明确记载秦始皇陵有“人鱼膏为烛”, “人鱼膏烛,’就是用鲸鱼的油脂做成的烛,秦始皇希望他的地宫如同白昼,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一旦隔绝空气,燃烧也就成为泡影。所以秦始皇地宫内的,’长明灯”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