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待解之谜

大脑是唯一的智能基础吗?

大脑是唯一的智能基础吗?

2013-03-26 11:58:38

  黏液菌虽然叫做“菌”,却跟真菌、细菌没什么关系,而是一种胶状的变形虫,它们会破坏酵母菌和面包。目前,生物学家把黏液菌归为原生动物门,这类动物保留着“我们尚未真正理解的一切”。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克里斯·雷德说:“它们正在重新定义智能的性质。”

  黏液菌比它们外表看起来更有智慧。尤其是其中一种被称为“海绵宝宝”的黄色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它们也能记忆、决策、预测变化,能解决迷宫问题、模拟人造运输网络设计、挑选最好的食物。它们能做到所有这些事,但它们却没有大脑,或者说神经系统。这一现象不得不让科学家重新思考,智能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变形“海绵宝宝”

  园丁们经常会在后院里发现黏液菌,这是一种像海绵似的黄色物质,它们附着在垃圾上或腐烂木头上。在野生状态下,多头绒泡菌沿着树叶垃圾寻找食物,并在走过的地方留下黏液。一旦发现细菌、真菌孢子及其他微生物,它们就像1958年那部著名恐怖电影《变形怪体》(The Blob)中的外星怪物那样,包围住猎物并把它们消化掉。

  在一般情况下,多头绒泡菌像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大集体,它们互相合作、寻找食物,但事实上,它们都是作为一个单细胞独自生活的。这一个细胞中包含了数百万的核酸、DNA小液囊、酶和蛋白质,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变形专家。

  多头绒泡菌会呈现不同的形状,这取决于它生长的位置和方式:如果在森林里,它可能长得很胖,变成一个巨大的黄色的球,也可能很不起眼,在树叶下面留下一片芥末似的黄斑;而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它们会沿着琼脂变成薄薄一层,并长出像珊瑚似的漂亮分枝。

  早在30多年前,生物学家就把黏液菌带进了实验室,研究它们的运动方式,发现它们的肌肉是在分子水平上运作。一开始,人们根本想不到它们会发出声音,而且还表现得好像很有智慧。

  穿越迷宫能手

  2000年,日本北海道大学的中垣俊之(音译)和三枝哲(音译)等人把一个多头绒泡菌切碎了撒在一个塑料迷宫中,结果发现每一小点都开始生长,去寻找其他同伴,迅速充满了整个迷宫。他们又在迷宫入口和出口处分别放了几块琼脂,4小时后,黏液菌就从那些没有口的死路上撤回了分枝,只沿着两块食物之间的最短路径生长。

  去年10月,雷德小组也发表了论文,揭示黏液菌在环境中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它们所用的方式比人们所想的更高级。当多头绒泡菌沿着迷宫或森林的地面爬行时,会在身后留下半透明的黏液。雷德和同事注意到,寻食黏液菌会避开它已经通过的黏液区域。雷德推测,这种胞外黏液是黏液菌外部化的空间记忆,对它们起着提示作用,以便开拓新的地方。

  为了验证这一点,雷德和同事把多头绒泡菌放在培养皿中,并在其前面放一个干燥的醋酸纤维做的U型障碍物,挡在它们和食物之间。黏液菌无法黏在上面,或在上面爬行,只能沿着U型轮廓走才能到达食物。最后,实验中的24个黏液菌有23个都到达了目标。而在第二次实验中,雷德先用黏液菌的胞外黏液把培养皿涂了一层,然后才把黏液菌放进来,结果只有8个找到了食物。

  事先涂好的黏液迷惑了它们,让黏液菌无法做标记来区分走过的和没走过的路。雷德认为,多头绒泡菌在迷宫里所依靠的也是黏液,先用黏液标出迷宫入口,然后再记得哪条路是死胡同。

  模拟交通网络

  这种在迷宫里辨认方向的本事固然令人赞叹,但黏液菌还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它们能有效地再现东京地铁网以及加拿大、英国和西班牙的高速路网!

  研究人员按照地图,在大城市的位置放了燕麦片等食物,黏液菌先是包围了整个可吃的地方,但几天之内它们就缩小变细,只留下与食物连在一起的黏液分枝,而这些黏液分枝相互连接的方式,几乎与人造的公路、铁路线完全一致,将东京、欧洲和加拿大的大型中心城市连在一起。

  • 相关阅读
  • 打造三维“替身”模拟人类大脑 虚拟技术服务人类

      设想一下,不用离开房间或办公室,你就能来到三维的虚拟会议室或教室,和众多同事的替身坐在一起开会。当你的替身在会议桌前紧张地做笔记时,你本人还在卧室里睡大觉,三维替身可以让你开会睡觉两不误。这听起来...

    时间:03-25
  • 科学家将人类细胞植入老鼠大脑使老鼠变聪明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目前,美国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将人类大脑细胞移植到老鼠体内,能够让老鼠变得更加聪明,认知学习能力快速提高。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胶质细胞移植到动物大脑之后,可以影...

    时间:03-11
  • 科学家发现女性大脑比男性小 但利用效率却很高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发现,女性大脑的确比男性的小,但其利用率却高很多。因此,要达到相同的目标,女性只需花较少的能量和脑细胞。  事实上,虽然男性在推理方面拥有更多的脑细胞,但女性的神经细胞...

    时间:03-05
  • 迷你显微镜植入老鼠大脑“观察”其思维运行

      据国外媒体报道,目前,科学家将迷你显微镜植入基因改良老鼠的大脑之中,有助于研究人员洞悉老鼠的思维运行。  这个工具以空前的视角呈现出老鼠大脑结构,研究小组能够记录老鼠1000多个神经原的激活状况,并持...

    时间:02-26
  • 研究发现:大脑对中风有自我保护机制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海马区在发生中风时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分泌一种蛋白质来保护脑细胞,避免因缺氧等造成的伤害。这一发现有助于开发治疗中风等疾病的新药物。  英国牛津大学等机...

    时间:02-25
  • 最新研究发现最大恐龙的大脑不足网球大小

    科学家们分析了葡萄园龙7千万年前的化石,这些化石是2007年西班牙在建造一条高速铁路时发现的。这种恐龙是拥有长脖子和长尾巴的食草动物,也是曾经在地球上行走的最大动物。...

    时间:01-25
  • 新成像方法揭示人类大脑如何适应损伤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认知脑成像中心(CCBI)的科学家首次采用了一种新的组合神经成像方法,能够确切发现人类大脑是如何适应损伤的。发表在《大脑皮质》杂志上的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当一...

    时间:01-21
  • 人类无法冬眠:大脑神经元会有不可逆转损害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通过对能进行冬眠的动物的研究,找到了人类无法进行冬眠的部分原因。  科学家发现,能进行冬眠的动物的大脑细胞中含有一种经过修饰了的特殊蛋白质,看起来非常像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大脑中...

    时间:01-17
  • 电击大脑释放“鸦片”止痛 最有效

      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日前对一位长期患有严重的面部疼痛病症的病人进行大脑电击,当电流刺激病人脑部某一区域时,大脑释放出了一种类似鸦片的物质,该种物质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人体最有效的镇痛剂之一。  此...

    时间:0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