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晓霞说,大型设备建设之前,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确保周边的电磁场总体水平不超过安全标准。《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开展监测的输变电设施周围环境敏感点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低于《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限值,开展监测的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周围环境敏感点电磁辐射水平也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限值。
有人担心高铁辐射会对乘客和沿途居民健康造成影响,石涛勇说:“高铁的辐射属于低频电磁感应,乘客在高铁内外受到的辐射很小。”梁世荣的团队曾为香港地铁测试过背景电磁辐射。测试数据显示,最大辐射值低于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INRP)指导准则中的限定值。
防辐射妙招靠谱吗?
多为商业营销噱头,大多没有科学依据;专家认为对辐射不要草木皆兵
在一些人眼里,仙人球、龙舌兰是办公室的“防辐利器”,防辐射背心是孕妇“标准配置”,但邝教授认为,“这些装备毫无意义”,只有铅服能阻隔辐射,但在办公室使用笨重的铅服显然不合时宜。
针对市面上有关防辐射的各种方法,石涛勇说,“很多说法太荒谬,纯粹是商业营销噱头,没有科学依据。”有人说辐射会导致皮肤老化,现在市面上有防辐射化妆品。“这些都是假的东西”,邝教授说。
事实上,很多专家并不反对合理的防范措施,但反对将辐射妖魔化。虽然没有全面证据可以证明电磁波对人体有害,但最好还是把环境中的电磁波降至较低水平。邝教授说,对于含辐射物品,有一条“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比如,你手机用得很多,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用长线耳机,睡觉时不放在头旁边,这样起码可以减低因担心而产生的忧虑。”赵玉峰建议要购买正规公司生产的电子产品,注意微波炉、电磁炉、台式电脑等产品检测报告中的辐射数据,并与安全标准作对比。梁教授建议,对家用和办公设备以及电器在使用时保持适当距离。抵抗力较低的孕妇、儿童、老人应该避免过度辐射以防范可能存在的影响。“总之,面对生活中常见的非电离辐射要采取科学态度,既不要漠不关心,也不要草木皆兵,积极预防,理智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