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巴士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启程时间及目的地的,如何确保“货物”会在规定时间配送到规定位置?这正是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要解决的。谢克曼发现“运输状况异常”的酵母与混乱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囊泡堆积在细胞的某一个角落,而导致这一拥堵状况的罪魁祸首——三类编码调节囊泡运输关键蛋白的基因;罗思曼发现了囊泡与“乘客”精确对接的奥秘——一种蛋白质复合物,可令囊泡基座与其目标细胞膜融合,由此解决了囊泡“释放”问题,确保了“乘客”准确、及时到达。如果说罗斯曼与谢克曼的发现可以解释囊泡作为一辆“穿梭巴士”是如何准确接送“乘客”的,那么祖德霍夫的研究成果则阐明细胞运输系统在时间上的精确性,并指出“乘客”须有指令方能下车的信号问题。
无疑,囊泡运输系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支柱,正是有了囊泡的存在,人体内各种物质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输,确保新陈代谢的正常运转和生命的延续。
囊泡运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这一机制的发现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了多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和免疫系统紊乱,希望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能继续推动药物研发,治疗人体代谢缺陷等疾病。
“若囊泡运输出现障碍,则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李培峰说,发育缺陷、免疫缺陷、神经退行性疾病、白化病、肿瘤、精神分裂症、糖尿病与高脂血症等都涉及囊泡运输的异常。在他看来,三位科学家对于囊泡机制的揭示为人们准确清楚地认识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进而寻找治疗靶点提供了理论支持,从而使人类更好地战胜疾病成为可能。
当前,我国有越来越多从事囊泡转运研究工作的人员都曾在国际知名实验室学习工作,目前我国已经有100多个实验室正在开展与囊泡转运有关的研究,在研究内容上能够紧跟国际的研究热点,研究能力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当前,我国对于囊泡转运机制的研究已经渗透在老年痴呆症、糖尿病等多个重大疾病研究的框架内。
李培峰说:“对于囊泡、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以及细胞核等膜包围的结构的研究必将成为未来的一个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