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科学探索

气候变化绿皮书详解雾霾天气

气候变化绿皮书详解雾霾天气

2013-11-06 11:26:31

  11月4日,由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社科文献出版社在北京共同举办的新闻发布会暨“低碳城镇化”高峰论坛发布《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13)》(以下简称“绿皮书”),详解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和带来的后果。

  雾霾日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

  雾和霾是两回事。水汽遇冷就结雾,雾本身并不是一种污染。霾是由细小的颗粒物组成的,颗粒基本在微米量级。通常意义上说的雾霾天气,既包括了雾天,也包括了霾天。

  绿皮书副主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雾日数呈减少趋势,而霾日数呈增加趋势,2011年和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东部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

  从空间分布看,雾霾日数变化呈东增西减趋势。西部地区年雾霾日数基本都在5天以下;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增加最快,深圳和南京平均每年增加4.1天和3.9天。

  2013年1月上旬至10月中旬,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29.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0.3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频繁雾霾天气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下降。

  雾霾天气增多主因是石化能源消费增多

  绿皮书称,中国雾霾天气增多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石化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渐增加。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热电排放、工业尤其是重化工生产、汽车尾气、冬季供暖、居民生活(烹饪、热水),以及地面灰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光化学产物、局地烹饪、汽车尾气等造成的挥发性有机物转化为二次有机气溶胶,以及附近城市的输送,都会使雾霾情况频繁发生。

  以北京为例,PM2.5的产生约有30%~40%来自原始排放,20%~30%来自大气中的光化学转化,30%~40%来自区域输送。京津冀周边的沙尘层引发污染,输送至本地,与本地的污染大陆性气溶胶混合,加重了污染。

  除人为因素外,气候变化导致的气象条件也是造成雾霾天气增多的原因,但影响极其微弱。

  减少雾霾天气需社会持续关注和行动

  绿皮书提出,我国的大气污染呈现地区污染抱团趋势,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必须实施区域联防联控。例如,北京的强霾污染治理不仅要考虑市内污染源,还必须考虑天津和河北的污染来源。

  中国气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应对空气污染问题,更多地需要从本国的现实情况和条件出发。现在国家对于雾霾问题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区域联防联控措施也陆续推出,通过5年到10年的努力,大气污染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对报告里提到的引起关注较多的“雾霾影响生殖”问题,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表示,这仅仅是指存在可能性,国内尚无相关医学实验证明。而治理雾霾天气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各界长期持续关注和行动。

  • 相关阅读
  • 气候变化要防青光眼 秋冬季节当心眼病缠上你

    “很多人知道秋季适合进补,养生,却不知道秋季也要预防眼病。专家表示,应对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病毒性角膜炎都重在预防,而预防又是需要坚持和细致做下去的事情,应从生活点滴中做起。...

    时间:11-01
  • 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催生“动物移民”工程

    为了搬迁因气候变化而流离失所的动物,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近日制定了一个缜密的计划框架。...

    时间:10-25
  • 人类致气候变化可能性超95%

      9月2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13:自然物理基础》的决策者摘要,报告称,人类影响“极其可能”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

    时间:10-09
  • “北涝南旱”气候变化趋势渐趋显著

      关于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北涝南旱”年代际气候变化的观点,早在2003年,就被国内外一些气象学家提出了,但当时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  有研究表明,我国华北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多寡变化存...

    时间:08-14
  • 气候变化或加剧社会冲突与动荡

      天热人暴躁,夏天犯罪多……这些说法或许有道理。美国《科学》杂志1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预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不仅个人及群体的暴力行为会增多,地区性冲突乃至国家层面的动荡发生的可能性也...

    时间:08-02
  • 德国专家:洪涝灾害与气候变化有关

      今年6月,德国多地出现持续降雨,不少城市遭受洪涝灾害。对此,德国波茨坦气候研究所专家认为,德国出现洪灾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不无关联。  波茨坦气候研究所研究人员弗拉迪米尔·佩图霍夫说,气...

    时间:06-13
  • 奥巴马称美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威胁

      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表示,美国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否则将是“对子孙后代的背叛”。  奥巴马当天在连任就职演说中表示,一些人可能仍然不相信有关全球变暖的科学论断,但没有人能够躲过肆虐...

    时间:01-22
  • 科学家发现土壤新功能:吸收二氧化碳 减缓气候变化

      众所周知,土壤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支撑植物生长的基底,是人类基本的植物性食物生长的地方,是各种陆生动植物的最终“归宿”(最终被各种生物及微生物分解)。古人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时间:01-14
  • 生物学家发现海獭或能帮助抵御气候变化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UC Santa Cruz)生物学家克里斯-威尔默斯(Chris Wilmers)称,海獭在将来有可能帮助抵御气候变化,在加利福尼亚州最新启动的强制性限额与交易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据...

    时间:01-05
  • 开展农业研究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个由国际顶尖气候变化和农业专家组成的科研小组近期发布报告称,联合国应将农业研究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战略重点而加以重视。  据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报道,这份报告旨在向决策者和农业规划机构...

    时间:12-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