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植物大熊猫”美誉 并非人工种植
广州市区已经绝迹的普通野生稻在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重现。野生稻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水稻的祖先”、“植物大熊猫”,科研价值十分珍贵。专家分析,重现的野生稻并非人工种植,或是鸟兽粪便携带而来。
4月8日下午,华农学生网友@车厘车厘龟发布的一条微博称,“在华农湿地公园的某一侧茂盛地长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它是水稻的祖先,对科研上阐明水稻起源和演化很有意义,由于环境遭到胁迫已经很难见到。大家可以去拍照围观本尊,但是记得要爱护这个老祖先哟!”
笔者实地走访,果然发现校内“鄱阳湖”东南侧有4丛类似野生稻茂盛生长,面积约2平方米,正在抽穗扬花。
华农专门从事水稻种植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刘向东教授、长江学者刘耀光教授均向记者证实,此植物确实为普通野生稻,系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区已多年未发现过任何普通野生稻生长的“踪迹”。刘向东表示,野生稻可能为以前散落的野生稻种在休眠后遇到合适的低湿地重新生发。华农环境管理科科长也称,该野生稻并非人工种植,或许是鸟兽粪便携带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