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
警惕微信带来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中国人对于微信等移动社交工具如此热衷?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赵民表示,微信的火热从最核心的原因来看是它很好地满足了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交往是人类最基础的需要之一,人们从健康的社交关系中获得信息、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归属感和亲密感,从而让人觉得活得更加安全和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由于微信使得人们能跨越时间、空间地进行沟通交流,为沟通提供了目前来看最大可能的便利性,因此,其起到的正面作用毋庸置疑。”而“朋友圈”的照片分享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自我欣赏的需要。此外,“中国人、东方人的个性比较含蓄,很多感情难以当面表达,而微信创造出了一定的时空距离感,表达方式又可以通过录音、文字、照片等多种方式,更容易受到东方人的欢迎。”
然而,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如QQ手机版、微博手机版的出现,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时间的“碎片感”,容易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强迫症”等心理问题。“朋友圈”里的照片分享也可能带来由攀比而来的自卑感:“为什么别人的生活看起来那么富足而丰富,五光十色?”
心理学家梁红分析认为,“朋友圈”的分享确实容易引起人们的攀比心理。“人们在社交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的倾向:显露正面的部分,隐藏负面,正如每个人在和朋友约见、吃饭的时候都会打扮得整齐漂亮,微信朋友圈在本质上也是这样一种社交行为,因此大家在‘朋友圈’里看到的,其实往往只是每个人生活中最靓丽的部分,因此不需要盲目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