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奇人奇闻

情感需求让老年人“自愿”受骗

情感需求让老年人“自愿”受骗

2013-09-03 11:34:47

  一些老年人缺少社会交流及缺少亲人关爱,有时明知道是骗局,却心甘情愿送上门……

  被坑蒙拐骗的新闻大家不少见,不过明知被骗却偏向虎山行的傻事谁做过。最近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故事:两年多来,王阿姨为了买保健品花费近20万元。甚至明知道很多保健品有问题,却依然坚持购买。丈夫早年离世,儿子远在日本的王阿姨说,不少销售员比自己的儿子都亲,会定期给她打电话问候,会陪她吃饭。而自己的儿子,每年只能见一面,还说不上什么话。每年花七八万买保健品她只是想“治疗”孤独,只有那些推销员像孩子一样“关心、问候、陪伴”她,所以有时明知道是骗局,却心甘情愿送上门,天下还有这么傻的人?王阿姨苦笑道,“我不傻,只是无奈”。

  王阿姨的无奈不是个例,老年人在保健产品等方面受到权益侵害一直是个突出问题。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的《2011年老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全国25个省市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调查,这个群体最关注健康消费,对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产品消费等需求旺盛,然而一半以上老人误信保健产品对疾病有治疗功能,有1/4的老年人有过根据报纸或广播电视上的信息购买药品的经历,其中有46.1%的老年人感觉上当受骗。

  中消协在收到的老年人权益受损害的不少案例中发现,一些老年人缺少社会交流及缺少亲人关爱,于是一些不法经营者迎合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使得这些老人容易被不法商家以“亲情”打动,他们通过举办所谓的免费体验、知识讲座活动,在活动中夸大产品功效,诱导、欺骗老年消费者购买售价昂贵而功效一般甚至功效不适合的产品,导致许多老人身心受到伤害。曾有一老人参加所谓的“免费体检”,显微镜下一滴血检出当事人的脑部、心脏、骨骼、前列腺都存在严重问题,并向消费者强烈推荐正在“低价促销”的美国进口的以氨基酸、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CELLFOOD细胞食物”,并宣传该“保健品”可治疗各种疾病。头脑一热,该消费者花费近2万元购买了该“保健品”,不料事后却发现,该产品实际上是没有保健批准文号的食品,后悔不迭。消费者表示,当时商家提供的购物凭证只是一张虚构单位的收据,后经查证,购买该食品的经营场所也已人去楼空,而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格是网络销售价格的近5倍。

  这一个个老人被骗上当的案例已不简单的是消费和产品问题,而涉及到子女赡养关爱老年人的问题了。曾经央视春晚上的一曲“常回家看看”,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温暖了全国老年人的身心。但在外打拼忙忙碌碌的子女们能回趟家,看望父母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第18条明确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把回家看看通过法律来约束,行动上或许能增加孩子回家的频率,但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何能通过法律来保障,所以还需子女再忙也要多关心年迈父母,大家都有年老的那一天。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