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 出租车可由多名乘客拼车,名曰“合乘制”,坐几个人由司机决定。
新加坡 交通高峰期间,空车上路将被罚款,出租车中乘坐少于4人,需要办理通行证,实际上是变相鼓励民众拼车。
图四为新加坡一辆机动车上的车载感应式预付费收费卡,可以用于自动扣缴拥堵费和停车费(1月8日摄)。
新加坡通过分时段对进入闹市区的不同类型车辆收取不同的拥堵费,以减缓闹市区的交通拥堵。同时也对机动车采取总量控制,根据道路网络增长速度和测算不同类型道路平均时速来决定每年发放多少拥车证。这些拥车证通过公开竞标拍卖,价高者得。 新华社发
延伸阅读
“拼车”推广不易
“拼车”是近年来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其带来的利弊争议也备受舆论关注。据统计,我国合法营运的出租车目前已超百万辆,行驶中只载单一乘客的出租车约占70%。“拼车”支持者理由有三:首先,社会资源应该被有效地利用,“拼车”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出租车利用率;其次,“拼车”可以增加出租车司机的收入;此外,还可以满足一些打车市民的需求,是一件三全其美的事情。
不过,出租车“拼车”看上去很美,但因现相关法规不完善,很难推广开来。2010年,哈尔滨、杭州、南昌、成都等多个城市就开始出租车“拼车”。青岛更是早在1991年便出台相关规定,允许出租车进行拼车,但需要满足两个前提,一是乘客必须顺路,绕道不得超过两公里;二是后上车的乘客必须征得第一位乘客的同意。双方均按照计价器显示金额的70%收费。但该规定出台后却遭遇尴尬,并未出现预期的“拼车”成风,反而几乎无人问津。
“多数人不会选择‘拼车’,大家没有这个习惯!”青岛的哥谢师傅说,他从业十余年,很少遇到有乘客倡议“拼车”。因为搭乘出租车的人大都赶时间,“拼车”出现顺路的几率很低,难免会出现绕路,这成为众人不愿“拼车”的主因。同时,很多人搭乘出租车是为享受“专车”服务,并不习惯与陌生人同乘一车。
同时,不少的哥坦言,他们并不愿意让乘客“拼车”。"拼车’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哥李师傅表示,除恶劣天气外,如车上乘客不提议“拼车”,他即便看到路边有人示意拦车,一般也不会主动提议。因为“拼车”时大都会出现绕道,且很多乘客会为车费的事产生争执。"拼车’多赚不了几个钱,到头来却惹了一肚子气。”李师傅表示,出租车12小时的租金为120元,如遭到乘客投诉,至少需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去公司解释,实在是得不偿失。
的哥董师傅则表示,合乘的情况下,出现意外情况责任难以界定:“一个女孩坐在我车上,再拉上一个男的,发生了危险或者丢了东西,这责任谁承担?所以我们一般不愿意合乘,出了问题说不清楚。”
“上下班高峰打车难,并不是单纯的‘拼车’可以解决。”多名的哥与谢师傅持相同观点,“拼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打车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上下班高峰期,不少路段出现堵车,众多出租车被堵在路上,进而导致了“一车难求”。所以,要解除打车难问题,应从治堵开始。谢师傅等人的观点,恰与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韩明友教授不谋而合。韩明友称,如果出租车供求关系不那么紧张的话,并不赞成“拼车”,而应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通过开辟公交车和出租车共同的专用道等方式确保公共交通工具畅通,从而实现出租车运载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