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漩涡是上官婉儿一生甚至是身后都避不开的宿命。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上官婉儿墓志透露出她的墓是太平公主出资修建的。因此,她并非李隆基认为的韦后派系(这也是被杀的主因),而是太平公主一派。考古专家推断,上官婉儿死后3年,太平公主被杀,她身后仍受此政治牵连,导致官方毁墓。
墓中无一件唐三彩
上官婉儿的墓发现已经近3个月了。墓坐南朝北,有5个天井和4个壁龛,墓被毁坏却没有发现盗洞。据悉,唐代墓葬天井越多身份越高,5个天井与她二品级别相符。但是墓葬规模小,陪葬品制作简陋。
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告诉记者,目前在上官婉儿墓的壁龛出土近百件陶俑,都是男女直立俑、骑马俑、动物俑等唐墓中常见的随葬品,每件高不到20厘米。唐三彩等更高级别的陪葬品并未发现,而且墓葬的长度和宽度也略小。
上官婉儿是二品级别,但是陪葬品却只有五品级别,而且陪葬品制作比较简陋粗糙,这可能和她的死因有关。在公元710年的权力争夺中,上官婉儿被起兵发动政变的李隆基所杀。
受政治牵连致墓葬被毁
上官婉儿死后,谁敢给她修墓?李明告诉记者,墓志上间接给出了答案,是太平公主。
墓志中记载,当时是唐睿宗(李隆基的父亲)下诏安葬。太平公主是唐睿宗最喜爱的妹妹。根据墓志和史书记载推断,应该是太平公主游说哥哥成功,给上官婉儿简单修了个墓。
这就暴露出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不一般的关系,应是政治同盟,李隆基肯定看在了眼里。墓志中提到太平公主对于上官婉儿的死很哀伤,并派人去吊祭,出了五百匹绢。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相当于现在50万元的购买力。可是想当第二个武则天的太平公主,很快失去了哥哥的庇佑。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被他赐死。李明推断,李隆基此时顺带毁掉上官婉儿墓,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官婉儿墓被大规模毁坏,但却没有发现盗洞。
政治沉浮死后难安息
纵观上官婉儿的一生,从出生到死后,都身不由己深陷政治漩涡中。
她生于公元664年,死于公元710年7月。祖父上官仪当宰相时,因替唐高宗起草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则天所杀。受此牵连,上官婉儿父死,并在幼儿时期随母郑氏配入内廷为婢。少女时期命运转折,她因才情被武则天赏识免除了奴婢身份,开始掌管宫中诏命。
后来,上官婉儿掌管宫中制诰多年,留下了“巾帼宰相”之名。一步步走到权力高峰,并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以皇妃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她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并且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
在当时宫廷纷争中,她先后依附武三思、太平公主等人。但最终难逃厄运,在公元710年的权力争夺中,被起兵的李隆基所杀。虽然修建了墓葬,但她死后仍因政治牵连,墓葬难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