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雄安新区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绿色发展路正宽

2022-04-04 04:17:48

来源:人民日报

  雄安新区着力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绿色发展路正宽(走雄安,看高质量发展)

  水城共融宛如江南水乡,“千年秀林”空气清新,白洋淀碧波荡漾……

  华北腹地,一座绿色生态之城——河北雄安新区正悄然崛起,向世人铺展开一幅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从一开始谋划新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划定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实现两线合一,着力建设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

  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前,率先启动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如今人造森林茁壮成长,白洋淀水质持续改善……5年来,雄安新区坚持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城市布局,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

  “‘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

  人造森林绿意浓

  春和景明,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桃红绿柳春意盎然。林木散点种植、曲线排列、种类错落、高低搭配,10个面积不等的湖泊因坑建设、因地塑形,柏油路、小桥、亭台、生态馆次第融入林中。

  “这片秀林占地9800亩,有乔木62种、灌木18种。过去一年植树2万棵。”2020年大学毕业后,中国电建市政水环境公司员工张科就来到雄安新区,他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千年秀林’景观提升工程(二期)项目启动以来,林子变得越来越美了。远期,这里的湖都会和白洋淀连通,一城活水、水城共融。”

  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2017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当年11月13日,在位于雄县雄州镇、容城县平王乡的大清河片林一区第五标段,建设者栽下新区第一批树苗。

  “‘千年大计’,就要从‘千年秀林’开始,努力接续展开蓝绿交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2019年1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乘车穿行林区察看林木长势,并在秀林驿站结合展板听取雄安新区生态建设总体情况和“千年秀林”区域植树造林情况介绍,登上二层平台远眺林区全貌,对他们运用科学方法植树造林、运用信息化手段管林护林的做法表示赞赏。

  习近平总书记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乔灌草高低错落,经济林生态林比肩而立。

  望着一株株摇曳的小树幼苗,习近平总书记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雄安新区以建设全国森林城市示范区为目标,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为新区规划建设打好生态本底。

  “秀林、绿谷、淀湾”,构成了雄安新区启动区的生态空间骨架。“这里北连北部林带,南临淀湾区,很快就会变成一个蓝绿交织的大公园。”启动区中央核心地段的中央绿谷,已经有了初步的模样,中国雄安集团生态公司技术顾问郑占峰介绍,“中央绿谷呈X形,两侧是宽阔林带,让城市融入其中。明珠湖、文萃湖、汇智湖三个自然生态湖相映成趣,锦绣川、未来畔、风尚洲、同乐溪等多个主题公园引人入胜。”

  核心城区之外,生态环境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按照“一镇一规模公园,一村一精品游园”部署,雄县启动建设了12个镇级公园、386个村级精品游园,让乡村也能移步换景、随处见绿。

  位于朱各庄村南的“迎宾园”,占地500亩,不少村民在公园里健身、游览。“这里生态好,整洁卫生,乡亲们都爱来散步。”正在公园里游玩的村民王景芝说。

  迄今,雄安新区已累计造林45.4万亩、2300余万株,森林覆盖率超过30%。森林环城、湿地入城,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规划图上的绿色雄安,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华北明珠”焕新彩

  沿着白洋淀木栈道长廊,登上问源亭极目远眺,只见碧波万顷、芦草摇曳、水鸟嬉戏。“华北明珠”白洋淀焕发新彩。

  “2021年,白洋淀淀区整体水质达到三类标准,为近年来最好水平,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程钢说。

  白洋淀,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被誉为“华北之肾”,和“千年秀林”共同构成雄安的蓝绿底色。但一段时间以来,地处大清河流域“九河下梢”的白洋淀,也曾遭遇“口渴”、污染等问题。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考察雄安新区建设规划时专程前往白洋淀。在考察中,总书记强调,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将来城市距离白洋淀这么近,应该留有保护地带。要有严格的管理办法,绝对不允许往里面排污水,绝对不允许人为破坏。

  2019年1月16日,在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谈到雄安新区下大气力处理城和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回想起选址的考虑:“当时选址在这,就是考虑要保护白洋淀,而非损害白洋淀。城与淀应该是相互辉映、相得益彰。”

  伴随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

  从“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作为主要任务写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到印发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加强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成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关键环节;

  严控工业污染源,取缔大清河流域“散乱污”企业3万余家,封堵入河入淀非法排污口1.3万余个;

  加大截污处置力度,大清河上游入淀河流沿线城市建成区雨污分流全部改造到位,流域市县生活垃圾实现收运体系全覆盖和新增垃圾日产日清;

  实施“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理措施,严格开展相关项目环评审批;

  实施退耕还泊,淀区重点区域内稻田、藕田已全部退出;

  建立多水源补水机制,2018年以来累计入淀水量达24.5亿立方米,白洋淀水位稳定保持在7米左右,淀区面积由171平方公里恢复至275平方公里左右;

  …………

  在推进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环境监测得到加强,淀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管控。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一幕——

  水质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发出警报,设置在入淀口的自动监测站快速锁定源头,指挥人员迅速调度携带高光谱遥感水质监测设备的无人机起飞,具备声呐暗管探测及水质监测功能的无人船驶向现场。无人船取水采样,5分钟后传回相关数据。经过研判,执法人员赶往现场处置。

  “得益于北斗定位导航联合5G应用,我们对污染源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定位。”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吴海梅说。

  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安新县端村镇东淀头村村民田根双响应当地政府号召,主动拆除了自家400亩鱼塘的围网,“虽然舍不得,但为了新区建设,值!咱们村还要发展乡村旅游,日子会越来越好!”

  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山清水秀做标杆

  在雄安,崛起的不仅仅是一座新城。

  安新县王家寨村,白洋淀唯一不通陆路的水区村,仅有一条10千伏线路供电。2021年,为落实清洁取暖要求,王家寨实施电代煤改造。

  问题随之而来:供电线路截面较小,难以满足“煤改电”工程实施需求。传统架空改造,水中立塔,触及生态红线;敷设水下电缆,影响清淤……

  经专家论证,最终实施绿色智能微网改造方案:在电源侧安装300千瓦光伏、4千伏风机提供电源保障,在电网侧打造村级、邻里级、家庭级3个层级微网,提升供电可靠性,在负荷侧通过对冷热负荷的柔性调控削峰填谷……

  “现在全村最长可连续离网运行38小时,邻里级微网365天不间断供电,年减少燃煤2080吨。”国家电网雄安新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牛理达说,这一探索为农村电网改造提供了绿色发展样本。

  在雄安,处处可以感受到绿色发展的脉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雄安新区建设要充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成为生态标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能建成高楼林立的城市,要疏密有度、绿色低碳、返璞归真,自然生态要更好。

  高起点,新梦想。雄安要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等新理念在雄安新区正不断得到全面实施。

  建城,雄安依循生态本底建设,让城市有机地嵌入自然环境之中。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远景开发强度控制在30%;森林覆盖率达到40%,起步区绿化覆盖率达到50%。

  造林,雄安突出乡土树种和地方特色,构建的是大面积异龄、复层、混交的近自然片林,同天然林接近。

  出行,新区起步区内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占九成。

  产业,雄安严格产业准入标准,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业、中低端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高起点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建楼,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全面执行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新建政府投资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

  市民服务中心,被誉为“雄安城建第一标”。数十栋建筑,全由钢架结构和环保模块组成,减少80%以上建筑垃圾,比现有标准节能50%以上。河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孙鹏辉说,这是新区首座“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获得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

  从雄安设计中心到雄安高铁站,一批高质量的“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相继投入使用。

  “与其他城市不同,新区从规划开始,就要做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干部李劲遐说。

  深圳建科院主导了雄安多个重点项目绿色改造,副总经理姚培说:“一个成功的雄安,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建设出来,和它建成什么样子同样重要。”

  本报记者 武少民

  • 相关阅读
  • 不误农时 播种希望 我国大中型灌区进入春灌高峰期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好时节,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当前,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在华北、江南、华南,农民已开始繁...

    时间:04-05
  • 中方回应欧盟反虚假信息机构涉华文章:有关人士勿选择性失明

      中新社布鲁塞尔4月4日电 中国驻欧盟使团4日回应欧盟反虚假信息机构涉华文章,强调文章刻意歪曲中国立场主张,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提醒有关人士勿选择性失明。  有记者问,当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反虚假信息机构...

    时间:04-05
  • 援藏16年跋涉50多万公里 他为祖国打造一艘“种子方舟”

      援藏16年,他跋涉50多万公里,采集了1000多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数次攀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曾把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脚步留在了最高处。他就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扬。  昨晚,最新一期《故事里的中国》...

    时间:04-05
  • 五十余年他们接力守护

      每逢清明,守陵20余年的老郭,最担心的就是天气。  这天夜里,被窗外倾泻而下的疾雨声吵醒,老郭就再也没睡着。翻来覆去熬见一丝光亮,按捺不住下了床,舀点凉水拍拍额头,扛起扫帚出了门。  一地枯叶残枝,...

    时间:04-05
  • 缅怀革命先烈 坚定理想信念

      清明节到来之际,各地各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

    时间:04-05
  • 5年来,雄安新区着力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

      5年来,雄安新区着力建设开放发展先行区——   构筑开放新高地(走雄安,看高质量发展)  构建改革开放新的体制机制,是河北雄安新区的生命基因。  站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

    时间:04-05
  • 清明:醇厚温情的春天仪式

      从节气到节日  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15度,就会迎来清明节气。清明是一个节气名,也是一个节日名。清明节是以节气时间为基础形成的民俗大节。  作为节日,清明形成于唐代,作为节气,清明早在...

    时间:04-05
  • 中国海上风电按下“快进键” 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中国海上风电按下“快进键”,装机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逐风踏浪,“蓝色引擎”的绿色动力  本报记者 刘乐艺  3月30日,碧海蓝天下,白色的风机高高耸立,巨大的桨叶悠悠转动,将广阔大海的阵阵海风化为...

    时间:04-05
  • 驻足回望是为了砥砺前行

      驻足回望是为了砥砺前行(望海楼)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节日。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的气象、物候变化,形塑了中国人的时空观,而节日更富于多样的民俗内涵与纪念意义。节气...

    时间:04-05
  • “互联网+”时代网络祭奠让追思多一种选择

      “互联网+”时代网络祭奠让追思多一种选择   网络祭奠:跨越时空悼故人   □ 本报记者  赵 丽  □ 本报实习生 陈力嘉  青山环绕、白鹤飞翔的画面配上悠远的背景音乐,墓碑、蜡烛、鲜花、焚香等一应俱...

    时间:04-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