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西藏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权威发布)

2023-11-11 08:2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1月10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并介绍有关情况。

  “白皮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赴西藏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十个必须’,重点介绍西藏进入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社会和生态文明各领域取得的发展进步。”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纲表示,新时代西藏的发展与进步,充分证明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是完全正确的。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

  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严金海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将四件大事作为全局性定位、全方位要求、全过程引领,努力拼搏、开拓进取,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幸福安康的新气象。2019年底,累计实现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自2015年起,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2.19岁。

  坚持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呈现出团结和睦、稳定和谐的新气象。制定实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和规划,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切实开展。实现在编僧尼医保、养老保险、低保、意外伤害险和健康体检的全覆盖。

  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呈现出繁荣发展、蒸蒸日上的新气象。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6%,增速居全国前列。今年1—9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9.8%,居全国第一。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呈现出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新气象。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31%,草原植被盖度达到47.14%,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36%,生态保护红线占全区面积的50%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以上。

  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呈现出边防巩固、边境安宁的新气象。21个边境县的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建成小康村624个,所有的边境县通柏油路、所有边境乡镇和建制村通公路,主电网延伸到全部边境乡镇,建制村通宽带率和4G信号覆盖率达到100%。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呈现出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新气象。西藏党员总数达44.61万名,党的基层组织达2.3万余个。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在各级人大代表中占到89.2%,在全区政协委员中占到85.7%。

  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汪海洲介绍,西藏坚持推进一系列有利于民族地区优秀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方针政策,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

  非遗保护传承卓有成效。《格萨(斯)尔》、藏戏、藏医药浴法等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认定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家、自治区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2家,命名8个非遗特色县乡村、19个非遗旅游景区(点)、159个非遗传习基地和153支民间藏戏队,建成10个非遗保护利用设施项目。全区设有非遗工坊173家,实现非遗活态传承由个体到群体的飞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实现市(地)有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县(区)有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乡(镇)有综合文化活动站,村(居)有文化活动室。组建了5492个文艺演出队,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文物保护利用发展全面加强。国家先后投资近4亿元实施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目前,全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16处。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极大改善了文物的保护状况。

  全区的古籍普查应用基本完成。基本完成各地市1160家收藏单位及个人的古籍普查登记任务,普查总量达1.37余万条,同时制作了版本书影6.9万多幅。

  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西藏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西藏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保护区数量和总面积大幅提升扩展,高原生物多样性渐次递增,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更趋完善,人居环境状况持续向好,丰富的生态资源成为当地群众看得见守得住的‘幸福不动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成为富民强边的致富路、幸福路、美丽路。”王纲表示。

  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徐志涛介绍了西藏如何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自治区作出了打造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西藏等重大部署,颁布实施10余部地方性环保法规,自觉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健全生态保护制度。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水资源管理、耕地红线和基本草场保护要求,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项目进入西藏,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实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制度。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两江四河”流域造林工程,加强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和退化湿地治理,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人工种草等工程,全面推进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生态经济、碳汇经济。

  “我们的经验就是珍视优良传统、服务国家大局。”徐志涛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1日 04 版)

  • 相关阅读
  • 最可靠的主心骨,最可爱的人民

      一天之内,横跨两省市,七处考察点。  冒着严寒,早出晚归,马不停蹄。  从农村、社区,到校园、商铺,从田间地头,到河坝大堤,中午就在车上短暂休息……为了更多地了解灾后恢复重建情况,为了...

    时间:11-13
  • 推进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链接)

    耕地从表面往下,通常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和底土层等4个结构层。耕作层土壤熟化程度较高,通透性、肥力、耕作和生产性能好,物质转化快,养分含量高,农作物的根系主要分布在这一层土...

    时间:11-13
  • 中央文明办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本报沧州11月12日电 (记者张贺)11月12日,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河北省沧州市举办。经各地推荐、网友点赞评议和专家评审等环节,共...

    时间:11-13
  • 丰裕村喜迎丰收年(深阅读)

    永安镇耕作层剥离再利用项目示意图 永安镇提供 今年春天,在丰裕村首批整理好的土地上,试种的油菜形成油菜花海。 永安镇供图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保护是一个...

    时间:11-13
  • 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人民论坛)

    在江西九江漫步长江江岸,登上琵琶亭远眺,一江清水、两岸青翠,心旷神怡。九江人还记得,曾经露天矿让青山挂白,采砂船让长江蒙尘,长江岸线一度病得不轻。“最美岸线”的生态之变,见证“共...

    时间:11-13
  • 青山碧水间矗立创新之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嘉陵江与长江相遇,在山城脚下携手东去,嘉陵江以东、长江以北的这片1200平方公里土地,便是我国第三个、内陆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重庆两江新区。 青山碧水间,矗立一座创新之城。重...

    时间:11-13
  • 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相知相亲贡献文化力量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复信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反响,多国友好人士、专家学者认为,复信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深化中美两国人文交流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许...

    时间:11-13
  • 青春因拼搏而精彩(今日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少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田径赛场,17岁的吴昊霖以10秒31刷新全国少年百米纪录;举重赛场,19岁的胡玉婷以抓举93公斤、挺举113公斤,...

    时间:11-13
  • 前10月汽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8%和9.1%

    本报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王政)记者近日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获悉:受促消费政策相继落地、新品集中上市、物流行业企稳回升等因素推动,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态势,...

    时间:11-13
  • 江西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

    时间:11-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