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南水”十载奔涌 丹心一片护“水井”

2024-12-12 23:54: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湖北丹江口12月12日电 题:“南水”十载奔涌 丹心一片护“水井”

  作者 张倩龙 周玉娟 张斌

  于丹江口大坝极目四望,波光粼粼,水质清澈。汩汩甘泉由此一路北上,奔流1432公里。

  十年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十年来,丹江口水库累计调水超680亿立方米,京津冀豫4省市过亿人受益。而今,“争当最美守井人”已成为丹江人的共同追求。

12月10日,丹江口波光粼粼,水质清澈。(无人机照片)张倩龙 摄

  共同的名字“守井人”

  一杆一舟,63岁的蒋德新在汉江上清漂已有4个年头。

  打记事起,蒋德新便跟着父辈们在汉江捕鱼。初中毕业后,他独自撑船撒网,成为汉江上新一代渔民。随着网箱养鱼的取缔与禁捕政策的实施,蒋德新也“洗脚上岸”——将渔业船舶证书、渔船、渔具上交。

  退捕后的蒋德新选择了义务护水,当地为发挥他熟悉水性的特长,给他配置了一条“守井卫士”船,用于日常巡河和水上救援。如蒋德新一样,越来越多人加入守水护水的队伍。

12月6日,蒋德新乘船清漂。(无人机照片)张倩龙 摄

  漫步岸线,常能见到身着小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守井人”。

  在丹江口,7000余名党员干部分片分段包保库岸线;361个“小水滴”守水护水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群众常态化开展库面清漂、库边清渣、库岸巡护等活动;数以万计的清漂员、志愿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护着2313公里库岸线。

  如今,智慧管理正加速守护着库区安全。在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调度中心,实时展现着大坝形态、水质状况、库岸稳定性等多维度信息的同步映射与在线动态推演内容。

  为更好保障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该公司构建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智能监测感知体系,实现水库管理的全面信息化、智能化,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移民村“蝶变”新生

  十年前,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建设,数十万民众离开故土,一个个“移民村”拔地而起。

  为帮助丹江口库区的发展,实现南北两利,受水区北京、天津对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的对口协作机制成功建立,帮助豫、鄂、陕三省开展干部交流、人才培养、产业转型。

  有着“坝首第一村”之称的三官殿街道蔡湾村完成了“蝶变”,该村是丹江口市最后一批移民离岸村落,离丹江口大坝仅有500米。2011年,丹江口大坝加高水位线,一批村民便集中搬迁安置于此。

  从空中俯瞰,蔡湾村伴汉水而居,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排排建筑鳞次栉比,乡村振兴生机勃勃。

  一到晌午,村内老年人便拿上“存折”,在幸福食堂排好队。在蔡湾村,人人都有一本“积分存折”,该村设立有“积分兑换超市”,村民可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获取积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在幸福食堂兑换就餐。

  蔬菜悬于空中、瓜果长在水里……漫步不远处的南水北调数字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村民梁凤正在讲解园内无土栽培技术。梁凤的公公便是退捕上岸的渔民,如今承包着示范园的葡萄园。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费、大棚承包经营、合作社分红等渠道,帮助村民致富增收,解决就业问题。

12月6日,梁凤展示示范园的蔬菜。张倩龙 摄

  吃过中饭,村民何树兰来到了“幸福驿站”的健身区域锻炼身体。“散散步,健健身,眼看着生活越来越好了。”何树兰笑言。

  “生态好水”变“经济活水”

  今年9月3日,“堰水进京”铁路物流首发专列从丹江站发车,装载着武当山水,历时3天,将南水北调源头水运往北京。

  这是丹江口做活“水文章”的一个缩影。

  走进丹江口市武当山水饮料公司生产车间,取自丹江口库区的优质水源通过高速水线变成瓶装水,生产线正马不停蹄高速运转。瓶装水包装上,不乏“太极”“福寿康宁”等本土元素。

  数据显示,丹江口水库水质总体优良,长期稳定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丹江口的水资源不仅是其最大的资源禀赋,亦是其最独特的生态特征。

  近年来,丹江口坚持围绕“一库好水”这个“金字招牌”做文章,着力将“生态水”转化为“财富水”,建设高端食品饮料主产地、国际国内知名食品饮料企业聚集地、水经济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地、水经济未来产业孵化地。

  为延长“水经济链条”,依托丹江口水库底层冷水资源,运用“绿电+水冷+储能”新模式,当地还建设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来自水库的深层冷水通过管道循环不断为计算机降温,算力规模位居湖北省第一。

  据介绍,丹江口水经济产业今年预计实现产值180亿元,占据该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国好水”正逐步成为“经济活水”。

  清水通南北,一往无前。通水十年来,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40余万“小水滴”汇聚成守水护水的“汪洋大海”,践行着“守井人”的铮铮誓言。(完)

  • 相关阅读
  • 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极地知识进校园江西站活动举行

      中新网南昌12月12日电 (熊锦阳)极地无人观测系统是如何研发又如何应用?南极生活着哪些鱼类又是如何进化?国际极地治理机制是如何制定?  今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12月10日至12日,以“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

    时间:12-12
  • 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世界农耕奇迹的“秋收冬藏”

      中新网邯郸12月12日电 (邢璐 王天译 赵丹丹)深冬将至,寒意渐浓,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核心区域的王金庄村,颇为热闹。  该村种子银行里,农民拿着种子正在排队。“给,这是我春天借的绿小豆,春借秋还,再借不...

    时间:12-12
  • “沐暖阳”“中国年” 高原古城西宁特色文旅齐邀宾客共迎新年

      中新网西宁12月12日电 (李隽)“我们真诚邀请广大游客来西宁沐冬日暖阳·享幸福生活,也期待游客朋友来宁参加跨年活动,逛祈福庙会、赶河湟大集,把西宁的祝福带回家。”12日,青海省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党组成员、副局...

    时间:12-12
  • 水源地河南十年护“南水” 出省境水质保持饮用水标准

      中新网郑州12月12日电 (记者 阚力)记者12日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年来,出省境水质始终稳定保持饮用水标准。  2014年12月12...

    时间:12-12
  • 中国科大在片上光学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中新网合肥12月12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在片上光学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时间:12-12
  • 酒香传万年 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世界上最早稻米酒

      中新网金华12月12日电(曹丹)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东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距今一万年的稻米酒》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万年的上山米酒!”“世界上最早的米酒,名副其实了...

    时间:12-12
  • 山西开展专项整治 加强今冬明春安全生产和灾害防范

      中新网太原12月12日电 (吴琼 范舒琪)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12日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魏振宽表示,山西正开展...

    时间:12-12
  • 聚焦“全灾种,大应急”需要 山西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中新网太原12月12日电 (吴琼 范舒琪)“山西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要,打好应急救援主动仗。”山西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魏振宽12日说。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供图  当日,在中共山西省...

    时间:12-12
  • 杭州首设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 环资纠纷在“家门口”解决

      中新网杭州12月12日电(郭其钰)12月12日,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在杭州淳安揭牌,这是杭州法院成立的首个环境资源巡回审判点,旨在推动环资纠纷在“家门口”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筑...

    时间:12-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