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追梦人·出彩00后②)

2025-07-20 08:22: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欧阳辰妮(左)在和同事一起巡检生产设施。

  本报记者 张 文摄

">

  欧阳辰妮(左)在和同事一起巡检生产设施。
  本报记者 张 文摄

  马学梅(左)入户为老人量血压。

  李建国摄

">

  马学梅(左)入户为老人量血压。
  李建国摄

  闫泽峰(右)在给孩子讲解科普知识。

  王艺枝摄

">

  闫泽峰(右)在给孩子讲解科普知识。
  王艺枝摄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一列高铁动车驶过美丽的油菜花海。

  杨 潇摄(人民视觉)

">

  青海门源回族自治县,一列高铁动车驶过美丽的油菜花海。
  杨 潇摄(人民视觉)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新疆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中,勉励广大青年“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推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人的接续奋斗、实干奉献。近年来,有大量00后选择到西部,扎根在基层,在广阔天地间成长成才。他们为什么选择西部热土,在这里收获了哪些成长?记者近日走近投身西部建设的00后年轻人,听他们讲述成长中的故事与所思所得。

  ——编  者

  

  “西部支教经历重塑了我”

  本报记者  李亚楠

  两年前,站在山西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园里,00后闫泽峰脸上还有着面对毕业的迷茫,直到看到宣传栏上的一张西部计划宣传海报。

  “去边疆历练很有意义!”辅导员这样说。

  “年轻人要做点有意义的事!”爷爷也鼓励他。

  闫泽峰没再犹豫,交了报名表。

  从家乡山西到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3000多公里的距离刷新了闫泽峰的人生半径。飞机转汽车再转乡村线路车,越走越荒凉。最后,闫泽峰走到了距离边境线只有47公里的谢依特小学。

  学校里宽敞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和多媒体设备,让闫泽峰有些欣慰。但与孩子们的一番课堂交流,让他意识到学生的语文基础还比较薄弱。“我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闫泽峰当时就下定了决心。

  生字发音不准,闫泽峰一遍遍示范,让学生跟读;语法理解不了,就结合简单的例子去讲解规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就布置分层作业,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对一辅导,定期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学生的信心与成就感……

  一段时间后,闫泽峰发现老师在学校教完,孩子们回到家里缺少家长督促,缺乏有效的复习环节。他和队友们通过一次次家访、一次次耐心沟通,推动家校配合形成良性循环。

  一年之后,班里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浓厚。“实实在在的改变提升也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闫泽峰说。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度也在逐渐上升:“让孩子跟着你们,我们很放心!”

  有一次放学后,孩子们都回家了,只剩下一个学生一直在教室不走。闫泽峰问他为什么不回家,学生说:“老师,家里这会儿没人在,我可不可以就在学校写作业?”闫泽峰把他带到办公室,辅导完作业后又把他送回家。“老师,有你陪着,走夜路我也不害怕。”路上,学生拉着闫泽峰的手说。闫泽峰感慨,相比说教,有温度的教育更容易打动人。

  付出的不只是闫泽峰,学生的作文里经常出现“我要成为闫老师这样的人”。去年冬天,下了场大雪,几个调皮的学生手背在身后偷偷跟着闫泽峰到了办公室。闫泽峰本以为孩子们要用雪球“偷袭”他,“没想到,他们从背后拿出一朵用雪做的玫瑰花,当时我就忍不住要流眼泪。”闫泽峰说,这是自己用心用情浇灌出的绚烂花朵。

  “老师,你会走吗?”随着支教时间流逝,孩子们总是会问这个问题。“西部支教经历重塑了我:从急躁的大学生成长为有耐心的教师,从只关注自我到懂得‘被需要’的价值。”闫泽峰说。还有一年,就三年期满了,闫泽峰作出了决定:报考新疆教师编制。

  “学生们的父母大都是护边员,家长护边,我们护航孩子们的未来!”闫泽峰说,从刚开始干燥得流鼻血,到现在已经适应了当地气候,孩子们的成绩也在一点点提高,自己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

  一起奋斗的不止闫泽峰一个人。2022年8月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毕业生汇聚到谢依特小学,组成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一批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离开,又有新一批志愿者加入。“奋斗的青春,永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光芒!”闫泽峰说。

  

  “这片热土值得奔赴”

  本报记者  张  文

  每一根管道、每一处仪表,欧阳辰妮都细细地检查、登记,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天气炎热,虽然浑身是汗,她仍一丝不苟执行着设备巡检工作。这名国能宁煤煤制油厂动力厂的00后,如今已是经验丰富的“老技工”。

  近些年,西部地区产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年轻人干事创业、安居生活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条件,吸引了欧阳辰妮在内的一大批年轻人前来追寻梦想。欧阳辰妮在内蒙古长大,后来又到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学习。上学期间,欧阳辰妮在新闻中得知,在宁夏银川南部的戈壁滩上,将煤炭转化为油制品的煤制油工业项目稳定投产。这让欧阳辰妮萌生了投身其中的想法:“如果能学以致用,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该有多好。”

  2023年,欧阳辰妮进入国能宁煤煤制油厂动力厂工作。时至今日,她都记得到工厂报到那天的感受:戈壁的风裹着粗粝的沙粒扑在脸上,各种管道纵横交错。

  被分配到车间汽轮机岗位后,听着蒸汽在管道里奔涌嘶鸣,10多米高的汽轮机如同钢铁巨兽般矗立在面前,那一刻,她有了深深的担忧—自己能胜任这个岗位吗?

  为尽快进入角色,起初,她的笔记本里记满了技术术语。车间的带教师傅看出她的不安,耐心讲解汽轮机运行原理,并教会她设备巡检的“望、闻、问、切”流程。

  从此,她常常奔跑在机组和管道间,认设备、对管道、跑流程、记参数。渐渐地,她独立巡检时愈发熟练从容,不仅可以“眼观六路”检查设备是否有“跑冒滴漏”,还能时刻侧耳倾听蒸汽嘶鸣是否引发管道剧烈震动,同时还能注意翻看中控盘面参数波动是否在规定范围……

  去年,欧阳辰妮被车间选中加入“黑屏操作”攻坚项目组。“黑屏操作”是指通过优化报警和操作实现生产自动化管理,提升效率与安全性。但装置频繁报警和无效报警成为横在攻坚路上的“拦路虎”。为攻克这一技术瓶颈,她跟着项目组成员联合攻关,在长达两个月的现场测量检查中,她多次主动请缨,弓着身体钻入狭窄的管道缝隙,仔细测量每一处设备。最终,在她的协助下,项目组排除了20多处异常故障,顺利完成报警值校准与修正。

  “这个过程让我真切地感受到,工艺操作规程里的每一条技术规范,都是经历无数次实践得出的,容不得半点马虎。”欧阳辰妮说。

  如今,在00后“老技工”欧阳辰妮和同事们的努力下,厂里的煤制油项目产品拓展到5大类21种。“西部这片热土值得奔赴,这里是挥洒青春的舞台,平凡的人也能在这里创造闪亮的成绩。”欧阳辰妮说,车间的一钉一铆、一钢一架,都将继续见证自己在工业生产领域挥洒青春的无悔人生。

  

  “像胡杨树一样扎根在这里”

  本报记者  乔  栋

  7月中旬的青海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沙漠戈壁里的大蚊子很多。00后乡村医生马学梅背好药箱,将防晒服收紧,“全副武装”戴好面罩,准备出诊。刚出门没一会,白色袖套上就铺满一层蚊子。今天她要入户探访安康村患有高血压的许大爷。

  远处是巍峨连绵的昆仑山,两边是一望无际的“沙戈荒”。“尤其是冬天春天,一起风黄沙遮天蔽日。”马学梅开着玩笑说:“现在已经适应了,出门把全身围得严严实实。”

  2022年从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20岁的马学梅在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全科助理医生岗位实习。其间,她又自学考取了青海大学的成人本科。202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看到了格尔木市招聘乡村医生的通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报名参加了考试,并顺利通过。“偏远地区总得有人去,我还年轻,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挑战性。”马学梅说。

  现实比她想象得艰苦得多。“刚去格尔木没两天,晒得脱了一层皮。”马学梅说。地处高原,马学梅很快出现胸闷、睡不着的情况。但是她却很乐观:“胡杨树能适应,我也能适应。”

  许大爷已逾70岁,见到马学梅,他撑着手从炕上下来,热情地招呼:“闺女,你天天忙着,还老要麻烦你。”马学梅一边询问最近吃药情况,一边利索地为他绑上血压带。不久前的一个深夜,许大爷突发头疼,马学梅二话没说,徒步往返3公里多,上门为他开药。

  “咋不怕?我们这村子半夜进过狼呢。”马学梅挠挠头,“接到电话,顾不上想那么多。其实做村医挺锻炼人,我现在也能独立处理很多情况了。”

  今年3月,正在值班的马学梅半夜被“咚咚”的敲门声惊醒。开门一看,一个从新疆过路的小伙子满头大汗,背着他母亲就往里闯。马学梅初步判断,“患者由于高原反应,出现了呼吸困难。”她拿来制氧机导管帮助患者吸氧。“高压已经到了200多,吸氧还没有好转。”马学梅又赶紧给格尔木市人民医院打去电话,“我这里有个患者,急需转院治疗。”开具转诊单、密切照料患者,最后患者终于恢复健康。

  格尔木市已建立起紧密型医共体,从市一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村医建立起完备的联络体系。这对马学梅的成长很有帮助:“其他医院的医生可以远程问诊,我还可以参加长期业务沟通培训。”

  健康科普宣传是村医很重要的工作,发传单之外,马学梅还下载了手机视频剪辑软件。“学着剪辑一些科普视频,在村民群里转发,效果还不错。”马学梅高兴地说。

  夏日里,胡杨林成为沙漠中美丽的绿色景观。“我喜欢这里的胡杨林,即便落叶萧条时,也能靠着韧劲展示出惊艳的色彩。我要像胡杨树一样扎根在这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马学梅说。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0日 05 版)

  • 相关阅读
  • 山沟沟里的调调 心窝窝里的歌儿(传承)

      “清水河嘛就弯绕弯呀,浪声喧呀,连着那黄河的波澜。山花儿嘛烂漫就齐争艳呀,好花儿呀红在了塞上的江南……”记者循声而至,只见61岁的张建军一手捧着曲谱,一手打着节拍,满是轻松惬意。  张建军...

    时间:07-20
  • 从“种田”到“种风景”(人文茶座)

      梯田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依山就势,垒土造田,层层叠叠的曲线环绕大山,造就了一种极富动感的美。就拿广西龙胜大寨村的龙脊梯田来说,春季,水满田畴,如镜映天;秋季,层层铺金,绚烂壮观。无独有偶,云...

    时间:07-20
  • 新时代申遗捷报频传的背后(文化中国行·人文对话)

      北京中轴线。  饶 强摄">  北京中轴线。  饶 强摄  工作人员在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地调试监测仪器。  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摄">  工作人员在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遗产地调试监测仪...

    时间:07-20
  • 让尊崇关爱落地有声(国防视线)

      登录“闽政通”微信小程序,进入“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选择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勾选事项、填报信息……福建厦门籍退役军人刘阳阳退役返乡后,仅用10多分钟,就在家中完成了退役报到、社保转...

    时间:07-20
  • 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金台点兵)

      7月8日,《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一件件斑驳的展品、一个个还原的场景、一封封饱含深情的信笺,组成一条时间长廊,诉说着历史风云中的抗...

    时间:07-20
  • 用科技回报养育我的土地(在基层)

      我出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一个普通农家,双脚踩在松软的土地上和爹娘干农活是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  2017年博士毕业,导师劝我留在高校搞科研。可我总想起乡亲们和我说的话:“徐娃,你学的本...

    时间:07-20
  • 追风赶月莫停留(青年观)

      还记得10多年前那个夏天—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与父母坐火车到大学报到,放好行李挥手告别,转身是扑面而来的大学生活。那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夏天,很多转变由此开始。  今年的高考录取...

    时间:07-20
  • 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在广西南宁启动

      本报南宁7月19日电 (记者庞革平)7月19日,AI赋能千行百业超级联赛(以下简称“AI超级联赛”)在广西南宁启动。AI超级联赛以“AI广西 AI中国 AI东盟”为主题,由政企校多方共同办赛。根据行业特点...

    时间:07-20
  • 给“神话之鸟”安个家(守护鸟类家园)

      骄阳似火,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韭山列岛中铁墩屿的观鸟屋内,海风的咸腥混杂着驱蚊液的味道,志愿者赵子嫣手端相机,神情专注。  镜头里,鸟群翻飞起降,逐浪觅食。  这是大凤头燕鸥群,而其中偶有几...

    时间:07-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