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奋力迈向交通强国(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2025-07-28 08:25: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不同的时间刻度上,一个流动的中国正呈现出崭新图景——

  一小时,复兴号风驰电掣350公里,速度领跑全球、创新动力澎湃;

  一天,平均约1.8亿人次跨区域流动,出行热情高涨、市场活力迸发;

  一年,铁路投产新线3113公里、公路里程增加5.35万公里,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包容、韧性的可持续交通体系,是支撑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的重要举措。”

  伶仃洋上,南北两条沉管隧道,展现出交通科技的创新高度。

  碧波滚滚,海天一色,相距30多公里的两座超级工程遥遥相望。从2013年港珠澳大桥成功安装我国首节跨海沉管管节,到2023年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合龙,原班人马、十年跨越。

  我国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实现了从局部先进到系统提升:攻克地质难题,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顺利贯穿天山南北;矢志自主创新,全球最快高铁列车CR450成功亮相;提速智慧转型,2800多公里长江干线航道实现5G全覆盖,人工智能在交通运输领域加速应用,自动驾驶、智能航运、智慧物流等新技术新模式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装备制造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趋完善。

  截至2024年底,全国超1/3的省份实现了市市通高铁,超2/3的省份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四好农村路”加快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64万公里;航空服务覆盖全国92.6%的地级行政单元、91.2%的人口;快递服务网路条数增加2.33万条。今年上半年,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6474亿元,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337.6亿人次。

  东海之滨,一座世界货运大港作为硬核力量,为我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提供坚强支撑,标注出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的发展力度。

  汽笛声响,满载浙江义乌小商品的“司马埃森”轮从宁波舟山港驶出。得益于“铁海快线+中东快航”的物流新模式,仅用17天,“司马埃森”轮便抵达阿联酋杰贝阿里港。

  世界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与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紧密相连,助力全国数十万中小微企业货物高效流转。截至目前,义乌与宁波舟山港之间的铁海联运通道累计运输量已突破100万标准箱。

  更趋成熟的交通骨架,加速了物资流通和人员流动。2024年,全国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了约4000亿元,其中交通运输成本降低了约2800亿元,占到2/3左右;铁路、水运货物周转量分别较2020年增长17.5%和33.6%,快递最高日处理能力达7.29亿件,物流运输更加畅通;城市客运量约1068亿人次,每天约2亿人次通过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100%,居民出行更加便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放眼海陆空,交通宏图铺展:海上航线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钱凯港等一批港口投入运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等国际多式联运线路开通;民航国际航线通航境外83个国家的213个城市;邮政网络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的交通“朋友圈”不断扩大,一个面向全球、互利共赢的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新格局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可持续交通发展成果不断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交通运输服务保障。”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伟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28日 01 版)

  • 相关阅读
  • 我国出现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号洪水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记者魏弘毅)受降雨影响,滦河干流潘家口水库(河北唐山)28日入库流量涨至2270立方米每秒。依据全国主要江河洪水编号规定,滦河发生2025年第1号洪水,这也是我国今年大江大河首次编...

    时间:07-28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红树林营造任务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红树林被称作“海岸卫士”,是全球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珍稀植物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一定要尊重科学、落实责任,把红树林保护好。...

    时间:07-28
  • 黄河流域进出口值连续17个月增长

      本报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欧阳洁)据青岛海关统计:上半年,黄河流域9省区进出口总值达到3.1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占全国总值的14.3%,同比增长8.2%,连续17个月保持增长,高于全国整体增速5.3个百分点...

    时间:07-28
  • 坚持同球共济 推动智能向善(和音)

      智能时代,唯有坚持同球共济,才能充分把握机遇、有效应对挑战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此次大会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

    时间:07-28
  • 观演热情高涨 夏日文旅升温(中国消费向新而行·关注夏日消费)

      山西体育中心北门,太原市接送歌迷的免费接驳车等待歌迷散场。  本报记者 郑洋洋摄">  山西体育中心北门,太原市接送歌迷的免费接驳车等待歌迷散场。  本报记者 郑洋洋摄  夜晚的上海...

    时间:07-28
  • 人工智能技术让美好生活加速“智”变

      邦邦机器人产品亮相德国杜塞尔多夫康复展。  邦邦机器人供图">  邦邦机器人产品亮相德国杜塞尔多夫康复展。  邦邦机器人供图  在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商铺内,商户展示AI应用中...

    时间:07-28
  • 科技新犁,深耕吉林黑土地(活力中国调研行)

      盛夏时节,白山松水间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作物的清香,这是吉林现代化大农业的气息。  四平市梨树县,“梨树模式”精心呵护黑土地,筑牢大国粮仓根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小木耳“反向定制”智...

    时间:07-28
  • 山城里,书香氤氲

      “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前不久,本报刊发“工地大叔”刘诗利写的文章,以质朴的话语引发大家“为何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思考。7月25日,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开幕...

    时间:07-28
  • 马来西亚官员:期待进一步加强马中体育与青年交流合作

      据新华社马来西亚哥打基纳巴卢7月27日电 (记者王嘉伟、程一恒)马来西亚青年与体育部长杨巧双27日在马来西亚沙巴州首府哥打基纳巴卢表示,马来西亚欢迎与中国在体育及青年领域加强交流与合作,...

    时间:07-28
  • 第二届“中日友好与人文交流”论坛在京举办

      据新华社北京7月27日电 (记者冯歆然)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日中友好会馆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协办的第二届“中日友好与人文交流”论坛27日在京举...

    时间:07-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