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显著

2025-10-12 08:44:00

来源:光明日报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在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风云卫星、北斗探空、天气雷达等探测装备、技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数值预报模式实现自主可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气象融合应用不断深入。”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介绍,目前,“风雷”“风清”“风顺”“风宇”气象预报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远洋气象导航、全球碳源汇监测核校等一批创新技术成果涌现。

   其中,风云卫星不仅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观测资料,也为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中国气象局副局长毕宝贵介绍,访问风云卫星应用服务平台的国家和地区在“十四五”时期增长107%,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的注册国家达到37个——“这37个国家,一旦哪个国家有紧急需求,我们会为其进行紧急的、定点的观测,服务请求增长了266%”。

   “十四五”期间,气象预报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哪些突破进展?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说:“‘十四五’时期,我们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全球、区域数值预报技术体系,预报准确率稳定提升,数值预报北半球可用预报天数已从7.9天提升到8.1天,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7月26日,在上海举行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中国气象局发布了全民早期预警中国方案“妈祖(MAZU)”。该方案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共鸣。“‘妈祖(MAZU)’方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从全球气象治理的积极参与者转变为重要议程的贡献者和全球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彰显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行动与大国风范。”陈振林表示。

  气象预报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气象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气象联合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制作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强化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形成防灾减灾工作闭环。“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

   农业是与天气气候关系最密切的领域之一,气象服务如何助力农业生产“知天而作”?“在减损方面,气象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农业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和提示,不断完善全球粮食安全的气象风险预警监测系统。”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减灾服务司司长王亚伟进一步介绍,“我们还提升种业的气象服务能力,持续推进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大豆等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同时,积极开展农业保险、巨灾保险气象服务,提升农业的气候韧性和风险转移能力。”

   在交通保障领域,针对低空经济的旺盛需求,气象部门加快低空经济气象服务科技创新,为低空经济多种场景提供精细风场、能见度等气象服务,保障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安全运行。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开展低空经济气象保障试点工作。“比如,上海打造‘陆家嘴一江两岸’泛在感知气象观测网;成都和南昌率先建立低空气象台和通航气象服务保障中心,为低空安全飞行提供定制化气象服务;粤港澳气象创新研究院构建了‘产学研用’体系,深度融入地方政府低空经济发展。”王亚伟举例道。

  气象数据潜能加速释放

   “十四五”期间,气象部门为公众提供了哪些升级的气象服务?“天气预报的内容从天气现象、温度、风等简单的要素拓展到出行建议、风险提示、生活参考等,覆盖了衣食住行健游购娱学康等不同的场景,生活气象服务指数也增至70余种。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数字气象服务系统融入‘城市大脑’,赋能城市数字化转型和安全运行‘一网统管’建设。”金荣花说。

   发布会上,陈振林给出以下一串数据:“无缝隙、全覆盖”的智能数字预报体系,能够提前3至7天预报区域性暴雨、高温、寒潮过程,提前15天预测全国性重大天气过程,提前6个月预测全球气候异常事件,提前1年发布气候年景预测产品。“气象预报服务有力支撑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相关部门、行业高质量发展。”陈振林介绍。

   “十四五”期间,气象数据潜能加速释放,气象数字底座日益牢固。据悉,气象部门先后向全社会共享包括精细化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在内的12类100余种气象数据产品,服务全球153个国家和地区、全国21个行业近130万用户,还首次向全球发布和共享长达176年的全球地面气候数据集、空间精细程度为10公里的全球大气再分析产品。

   王亚伟透露,未来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气象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推进基于气象的地球系统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应对、智慧农业服务等应用需求,拓展数据融合应用场景,不断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潜能。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 本报记者 崔兴毅)

  • 相关阅读
  • 说法丨规范预付式消费,让“闭店逃债”毫无出路

    健身房明知道自己马上要倒闭关门了,还鼓动顾客办卡,这样的行为该如何担责?仅仅退还预付款就够了吗?北京市西城区的李先生在某健身房办了2年的健身卡,支付了4000元。可3个月后,李先生再次来到该健身房时,却发现健身房大门紧闭...

    时间:10-12
  • 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占武接受审查调查

    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国家烟草专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占武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

    时间:10-12
  • 切实保护劳资权益 有序促进人才流动

    导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促进人才高效有序流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确保竞业限制制度的有效运用,近日,重...

    时间:10-12
  • 最高法发布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规定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姜佩杉)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法院司法便民利民、公正高效便捷解纷、强化网络空间依法治理、服务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功能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于今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案件管辖的...

    时间:10-12
  • 广西: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本报讯(记者 魏素娟)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召开党组会,全面总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研究部署巩固拓展学习教育成果,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广西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海龙出席会议并讲...

    时间:10-12
  • 山西左权开花调:把生活唱出花的歌

    【山河遗珍】 “桃花花你就红来,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岭我找你来呀,啊格呀呀呆。”秋雨后的山西左权,微风已有些料峭,但依旧挡不住人们对歌唱的热爱。还未天晴,便已放歌,走进沙河公园民歌角,一首首民歌不绝于耳,团团花扇翩翩起...

    时间:10-12
  • 上海发布未来产业培育若干措施

       本报上海10月11日电(记者孟歆迪)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介绍了《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措施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

    时间:10-12
  • 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发送旅客2.13亿人次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 记者訾谦从国铁集团获悉,9月29日至10月10日,为期12天的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圆满收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日均发送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国家铁路累计发送...

    时间:10-12
  • 新修订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公布

       本报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任欢)为细化慈善组织信息公开要求,推动慈善组织主动履行信息公开义务,帮助社会公众了解并监督慈善组织及其慈善活动,民政部近日公布了新修订的《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将自2026年1月1日起施...

    时间:10-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