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擦鞋,闵春兰养活了一家人
丈夫得了矽肺病,不能干体力活,二女儿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大女儿正上大学,小女儿还在上初中,家中两间土房快塌了……这样一个家,全靠47岁的闵春兰擦皮鞋支撑着。
生活清苦 但她从未放弃努力
12月10日上午,暖暖的阳光照在商洛市汽车站外的台阶上。47岁的闵春兰手法娴熟地为顾客擦着鞋。
“还不错,一天能挣40来元。”说话间,闵春兰嘴里的牙在细微晃动,“从小身体不好,牙都脱落了,现在满口装的都是假牙呢!”谈起耳垂上的冻伤,“不算啥,年年如此,习惯了。”
闵春兰家在商洛市李庙乡黄川村一组,10多年前,丈夫魏喜正在矿上打工时不幸得了矽肺病,没办法干体力活。
2004年,闵春兰独自到西安打工。“开始看工地,晚上有人来敲窗敲门,把我吓得,没多久就辞了。”后来,闵春兰花3元钱买了个旧箱子,在西安开始了擦鞋的营生。
2007年,想到商洛市汽车站还没有擦鞋摊,闵春兰就回了商洛,和丈夫、女儿们租住在一间狭小的房间里。开始擦鞋的活儿少,闵春兰一天干几份工,白天擦鞋,晚上到网吧扫地,清晨再到别的院子打扫卫生。“现在好多了,擦鞋的价格今年起从一元涨到了两元。”她说。
多给钱不要 她有自己的自尊
12月10日上午,来此擦皮鞋的罗先生听见记者采访闵春兰的内容,付钱时,直接给了一张十元钱,说:“不用找了,就算我赞助你的。”说完起身要走。闵春兰挡住说:“不行,不行。多一分我也不要。”“哎,真佩服你,你太有骨气了。”罗先生感叹道。闵春兰说:“像这样给大钱的还不止一个。”今年夏天,一个顾客擦完皮鞋,也给了10元钱,她起身追去,可那人已经上了车。没能把8元钱退回去,她心里至今都很不是滋味。
闵春兰一家离开村子10多年了,很少回去。闵春兰解释:“因为家里的土房快塌了,想修房没钱。”
村里一个70多岁的老干部说:“魏喜正这家人的确可怜,可从来不哭穷。”组长魏喜祥说,接下来将考虑把他们一家纳入低保对象报上去。
“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
“我只有小学文化,饱受了没知识的苦处。”闵春兰说,尤其丈夫大字不识一个,把家中的许多票据都当破烂给扔了,没少惹麻烦。能供养孩子上大学,是她最开心的事。
但没能为孩子提供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她觉得很对不起孩子。她说,大女儿上高中正需要营养时,早餐却只能啃批发来的4毛钱一包的方便面。闵春兰为此还偷偷哭过。“我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自豪,从来没有感到自己不如别的孩子。”12月10日下午,上大四的大女儿这样说。
大女儿很懂事,自从2007年考上西北大学,便利用寒暑假到农家乐和超市打工挣钱。
还有半年她就毕业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挣钱养活爸妈,让他们有个幸福的晚年。”(华商报 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