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方由朝)近年来,我市残疾人工作紧紧围绕“改善残疾人民生、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题,坚持以民生工程项目和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为重点,促进了全市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建立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根据中省有关文件精神,我市在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市残联会同民政、财政等12个部门共同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率先推行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我市在商南、丹凤两县试行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试点,并把残疾人生活补贴作为促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突破口。2010年,市政府在商南县召开了全市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现场会,全面推行残疾人生活补贴政策。到2010年底,各县区政府筹集资金1301.4万元,为1.91万名特困残疾人按月发放30至60元的生活补贴。“普惠+特惠”,残疾人得实惠,率先在全省实现县区全覆盖。2011年7月,《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意见》印发后,我市按照高于省上标准制定了实施意见,按照一级、二级和三级残疾人每人80元、50元、30元的标准,按月发放生活补贴,累计投入资金1748万元,全市5.3万名残疾人享受到了这一特惠政策。
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让更多残疾人得到实惠。2005年以来,市政府每年为残疾人办十件实事。2007年至2011年,市政府共为残疾人办实事50件,投入资金2207.6万元,惠及残疾人2.6万人次。全市共有1.51万名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165例,聋儿听力语言训练322名,救助重度精神病患者885名,装配普及型假肢490具,供应辅助器具3362件;资助1260名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帮助104名残疾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开展盲人按摩和计算机培训228名,组织举办残疾人就业招聘会3届,976名残疾人参加招聘,338名残疾人签订用工协议;全市为10914名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城镇就业残疾人2450人,农村就业残疾人6.3万人;扶持贫困残疾人4.2万人,1.85万人实现脱贫,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32个,投入危房改造专项资金505万元,实施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010户。
残疾人体育事业成效显著。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在国家、省际体育竞赛中,共夺得205枚金牌、103枚银牌、134枚铜牌。2011年,我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残联评为残疾人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市残联先后被中国残联、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被中国残联、国家信访局授予“全国信访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此外,洛南县被民政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评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