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时分,走进商南县清油河镇移民新区,广场热闹非凡,有的敲锣打鼓,有的翩翩起舞,还有人在健身器材上摩肩扭腰。搬迁户杨正全高兴地说:“小区附近有超市,洗澡用太阳能,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很方便,很多老年人做梦都没想到能有这样的大好事!”
……
走进商洛一处处漂亮大气、设施齐全的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谈起“挪穷窝、改穷业、断穷根”,群众打心里说出朴素的话来:“党中央国务院政策就是好,扶持我们不仅能安居还能乐业,我们乡下人和城里人的生活差距缩小了,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
从李克强总理视察镇安云盖寺花园移民搬迁集中安置区,到央视报道丹凤竹林关镇江北移民搬迁社区新生活,商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不断创造着“商洛加速度”的新传奇。下面一组数据,则更直观呈现出“十二五”期间,陕南移民搬迁的发展之快:
2011年,商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举全市之力,着眼绘好十年蓝图、定好五年规划、干好当年任务。当年完成投资23.86亿元,实施搬迁1.6万户6.4万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07个,集中安置1.3万户4.9万人,集中安置率78%,城镇安置率0.6万户2.5万人,城镇安置率53%,分散安置0.4万户1.5万人,分散安置率22%。
2013年,全市完成投资31.9亿元,实施搬迁1.6万户6万人,建设集中安置点121个,集中安置1.5万户5.6万人,集中安置率90%;城镇安置1.2万户4.6万人,城镇安置率75%;分散安置0.15万户0.5万人,分散安置率10%。
2015年,全市完成投资35亿元,实施移民搬迁2万户7.74万人,建集中安置点87个,集中安置1.9万户7.2万人,集中安置率97%;城镇安置1.9万户6.8万人,城镇安置率97%;分散安置0.07万户0.27万人,分散安置率3%。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161.5亿元,实施移民搬迁8.9万户33.7万人,分别占十年总任务的49%、49.5%。共建集中安置点730个,安置7.8万户29.2万人,集中安置率88.5%;城镇安置6.4万户22.3万人,城镇安置率71%。其中地灾搬迁2万户7.3万人,占应搬任务的80.1%;洪灾搬迁1.4万户5万多人,占应搬任务的80.7%;贫困户搬迁4.8万户18万人,占应搬任务的41.4%;特困户搬迁8080户15352人,占应搬任务的65.9%。
2011年度考核获得一等奖,2012年度和2013年度考核获得二等奖,2014年年终考核位居陕南三市第一,2015年居陕南三市第一。
六项举措商洛样板出成效
去年12月17日,《陕西日报》以《商洛: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移民搬迁战》为题,进行了深度报道;今年1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对商洛市移民搬迁进行专题报道;今年4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又以“移民搬迁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商洛移民搬迁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反复摸索,总结经验,成效显著,相继引起了中省各大媒体的关注,
今年年初,省上在商洛召开陕南移民搬迁工作观摩现场会,商洛市2015年度移民搬迁工作以100.5的高分位居第一,省政府通报表彰并奖励600万元。副省长庄长兴对商洛市移民搬迁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赞扬“商洛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移民搬迁工作成效十分显著,做法十分生动,经验弥足珍贵,体现了‘严和实’的工作态度,值得借鉴和学习”。
五年的探索实践,商洛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特别是“两灾两困户”搬迁、5000户大型县域集中安置区、精细化管理等工作都走在陕南三市前列,为“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位一体”,确保群众搬得出。围绕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移民搬迁“三位一体”目标,商洛坚定决心、坚持标准、坚定不移抓推进,高点起步、规范提高、破难攻坚抓创新。高起点编制完成《商洛市陕南移民搬迁十年规划》和《“十三五”移民搬迁专项规划》,形成市县镇有规划蓝图、有数字沙盘、有总规详规。认真测算搬迁人口、资金、土地“三笔大账”和住房建设、设施配套、征地补偿“三项支出”,采取中省市县补助、农民自筹、项目整合、市场化运作“四条渠道”,足额筹措搬迁资金。围绕水电、道路、学校、医院、垃圾污水处理等大小配套设施,与安置房同步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打造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舒适宜居的新社区。五年来,集中安置点新修道路192.3公里,架设电力线路361.8公里,铺设用水管网956.3公里,新建改造中小学校13个、幼儿园27个、卫生室82个,搬迁群众出行、用水、用电、通讯以及子女上学、医疗等问题得到了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