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敬畏生命的伟举

敬畏生命的伟举

2016-08-23 09:44:05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三个靠近”确保群众稳得住。坚持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和安全第一的原则,逐点进行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和环境影响评估,科学规划建设集中安置点,确保群众居住长久安全。积极推行城区以集中上楼安置为主、集镇以统规统建为主、山区以跨区域安置为主的“三为主”安置模式,实行“大点引领、小点做大”的原则,以竹林关等12个5000户大型县域集中安置区为引领,重点建设500户以上集中安置点,从严审批100户以下安置点,以搬迁拉动城镇发展。积极整合社会存量资源,探索推行商品房、镇村改革闲置房、棚改安置房和移民搬迁安置房“四房”打通模式,回购保障房、商品房7548套安置搬迁群众,缓解建房压力。
  “三个着力”确保群众能致富。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和精品旅游景区建设,着力发展致富产业、着力创造就业条件、着力强化技能培训,逐安置点、逐搬迁户制定产业计划,落实项目和资金,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餐饮、交通运输、乡村旅游等产业1000余家,实现互利共赢。实施产业园区及企业用工安置一批、城镇经商安置一批、劳务输出安置一批、社区服务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就业规划等“四个一批”安置,解决移民就业9.2万人,确保了户均一人就业目标。充分运用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等载体,逐对象开展种养殖、加工、建筑、电子等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搬迁群众致富技能。从提高搬迁户家庭持续发展能力入手,以搬迁户家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重点,实施免费读职院项目,2015年全市89名搬迁户子女免费就读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三个严格”确保搬迁规范到位。严格执行政策、严格搬迁程序、严格工程管理,把占地面积、建房面积、单位成本、群众出资作为严格执行政策的四条红线,集中安置建房面积不突破125平方米、分散安置不突破140平方米,建安成本不突破1200元每平方米,户均占地不超过0.2亩,让群众少出钱、迁新居。严格“本人申请、三级评定、审批备案、协议搬迁”的工作程序,建立搬迁对象信息库,做到“市上有中心、县上有台账、镇上有名册、户有明白卡”。实行搬迁年度计划和轮候计划,优先搬迁受地质和洪涝灾害威胁的农户、优先搬迁特困户,对特困户按照50平方米标准建房,实行“交钥匙”工程。五年来,3.3万户彻底摆脱地质和洪涝灾害威胁,占应搬迁“两灾户”总数的80.5%;8080户特困群众免费迁入新居、占特困户总户数65.9%。统一实施主体、由县区政府主导,统一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统一资金管理、实行专户专账管理,统一建设时限、安置点建设必须在两年内建成入住,统一建设风格、打造各具特色的居民小区和新型社区,统一分配办法、确保公平公正。
  “三个推进”注重后续强管理。推进移民搬迁决算审计,推进专户管理,推进社区服务。严格执行移民搬迁各类资金专户归集、集中管理,建立完善县区、镇办集中安置点工作台账,明确搬迁类型、安置地点、资金补助标准等事项,按项目建设进度和时间节点及时拨付各类补助资金,切实保障资金规范安全使用。加强集中安置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审计和建房成本核定,对各县区2011年—2014年度竣工项目进行清盘审计,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在集中安置点建成社区服务中心73个,把搬迁群众纳入社区管理,探索组建移民搬迁物业服务公司,优化物业管理服务,促进居住集中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市化、农民市民化。
  “三个强化”,全力推进移民搬迁。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评、强化奖惩兑现。全面落实“县区委书记担责、县区长挂帅、常务副县区长主抓”的强势推进机制,推动县区升格组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机构,明确陕南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是“一把手”工程。严格执行市纪委、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委组织部、市移民办“五部门”联合督查工作制度,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排名、一季度一通报一点评”,逐月在《商洛日报》、广播电视台公布县区进度和排名,实现督促检查高频率、全覆盖、常态化。实行“季度点评、专项视察、年底交账”的考评研判机制和“红旗奖励、黄牌警告、流动管理”的奖惩兑现机制。每季度召开全市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点评会,对考核第一的县区奖励500万元,年度综合考核加5分,对排名最后的县区实施黄牌警告并全市通报批评,年度综合考核扣5分。季度移民搬迁点评会,极大地激发了各县区抓移民搬迁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