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山阳县紧紧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研、人才和技术优势,不断拓宽“校地合作”范围,全面推广良种栽植、良穗嫁接、良田建园、良法管理等高效栽培技术和模式,不断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初步形成了以城关、十里、高坝、色河等镇川塬地、坡座子、沟台地为区域的核桃产业带,以流岭、鹘岭、郧岭“三岭”中低山为区域的板栗产业带,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县以核桃、板栗、中药材等为主的产业基地发展到154.9万亩(其中核桃61.63万亩、板栗49.27万亩、中药材44万亩),年产量9.16万吨(其中核桃1.96万吨、板栗0.69万吨、中药材6.51万吨),年产值10.844亿元(其中核桃5.1亿元、板栗0.414亿元、中药材5.33亿元),有力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做强核桃产业打造增收亮点山阳地处秦岭东段南麓,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发展核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山阳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分布极为普遍,曾以果大、皮薄、仁饱、味香、出仁率高而驰名省内外。历史上就有栽植核桃的传统习惯,群众基础广泛。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山阳将核桃产业开发作为重点项目扶持,通过大力宣传核桃产业开发的历史机遇、优势条件和市场前景,大力宣传县委、县政府发展核桃产业的优惠政策,大力宣传产业大户的典型经验,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增强了群众的发展信心和决心,核桃呈现遍地开花式发展,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效益逐年提高。全县核桃树存量已由2004年的20.7万亩450.5万株,发展到2016年的61.63万亩,1340万株;产量由2004年的2850吨增加到2016年的19630吨,年产值达到51038万元。核桃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也为广大贫困户增收致富脱贫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830余万元、购置发放各类工具器械3000台(套)、核桃专用肥200吨、有机肥250吨、果树涂白剂50吨,组建镇、村核桃科管专业队54支,全县54个“三书三长”核桃示范点综合科管工作全面完成。
一是思想认识足。入春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各级各部门领导和干部的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以“三书三长”示范点为抓手,以落实“十项科管措施”为重点,抓动员、抓培训、抓落实、抓推进,逐步形成了林业部门牵头抓、职能部门配合抓、各镇办具体抓的良好局面。
二是技术培训实。林业局派出9名科级干部、18名技术干部,分别深入各自所包镇办开展综合科管技术指导。同时,县林业站组建技术服务队,巡回18个镇办开展技术培训36场次,发放技术汇编5000余册,培训林农3300余人。
三是科管水平高。在技术干部的精心指导下,各镇办严格按照技术标准,狠抓深翻垦复、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病虫防治、扩盘涂白等关键措施落实,建成了城关桃园、高坝老屋场、色河赵垣、板岩庙台、法官两岔等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示范点,带动全县春季实施核桃综合科管33.5万亩。
四是推进机制新。入春以来,县林业局和政府督查室组建联合督查组,深入全县18个镇办“三书三长”核桃科管示范点,对深翻垦复、整形修剪、科学施肥、病虫防治、扩盘涂白等关键措施落实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地督促检查。同时,建立了核桃提质增效工作交流群,把好的做法、先进典型在群内交流;实行日报告、周汇报制度,由包抓技术干部报告每天工作推进情况、汇报本周工作存在问题,有力地推动了面上整体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