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龙头企业领军市场。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6个,创建省级明星龙头企业2个。发展农民合作社2023家、家庭农场398家,培育职业农民965人,成为带动农户产业脱贫的主导力量。丹凤县民乐蔬菜合作社理事长魏万林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
农业园区快速增长,增收效益持续放大。全市流转耕地18.3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认定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到124个,实现产值31.4亿元,利润4.2亿元,分别增长10%、7.7%。带动农民14.3万人,人均增收3.2万元,实现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
农业功能不断拓展,三产融合加速推进。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95家,其中休闲农家1531家、休闲观光农庄(园)64家。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6个。山阳县前店子村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一村一品发展壮大,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2个、示范村6个,创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8个、示范村243个。打造了农旅结合样板,培育了村美人富的美丽经济。
品牌创建成果丰硕,质量安全领跑全国。自主举办和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活动,展示名优特色农产品28类4950个,签约农业招商项目7亿多元。特色农产品荣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10个、荣获国际农交会金奖2个,“丹风葡萄”荣获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洛茶叶荣获金奖7个、银奖15个。实行举报奖励制度,被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点名肯定。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9%,无一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为商洛打造了金字招牌。
记者:特色农业攻坚战都有哪些行动,主攻任务是什么?
刘清民:我们特色农业攻坚战共有8项行动,主要任务已经市委、市政府审定。
实施调整优化农业结构行动。出台农业发展大纲,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施稳麦扩薯优玉米战略,发展优质小麦基地80万亩,建设秦岭南麓优质蔬菜专用型马铃薯基地90万亩,发展海拔800米以上的春玉米带95万亩,建设丹江流域优质红薯基地16万亩;新建核桃园7万亩、板栗园2万亩、中药材基地30万亩;发展茶园3万亩、袋料食用菌1.7亿袋、生猪200万只、土鸡100万只、蜜蜂2万箱;发展鱼类380万尾,发展烤烟8.4万亩。
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升行动。做精县级园区、做大市级园区、做强省级园区,新认定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10个以上,到2021年建成特色现代农业园区100个。整合资金投入,创新经营机制,重点建设柞水西川、商南试马、洛南古城、山阳漫川、丹凤棣花等8个特色园区,推进园区集群化发展,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成长行动。坚持外引与内育相结合,重点发展加工型、营销型龙头企业,每个县区打造1-2个领军型龙头企业。开展新型经营主体与金融机构对接活动,全年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放贷款26亿元以上,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体稳步壮大。认定省市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0个、家庭农场10个,培育职业农民1700人;依托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商品型、礼品型特色农产品,做实叫响“商洛山地农产”品牌。
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培育行动。开展扶持村集体经济试点,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以丹凤县为重点开展农村产权改革制度试点,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实施农村电子商务拓展行动。建设一批电商综合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产地市场对接的销售网络,发展农村电商综合体25个。重点支持洛南建设西北核桃交易市场、商南建设食用菌交易市场、镇安建设板栗交易市场,实施商洛山地农产展销工程,在西安建立一家融电商产品展示和展销为一体的体验中心,改革农产品流通方式,成立供销电子商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