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刘剑锋

赵西芳修建的洛河源头路

刘凡豆制品厂子一角

“洛源老刘家”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
在辛辛苦苦、历经艰难终于走出洛源之后,一些洛源人又回来了。他们知道外面世界的阔大与精彩,知道洛源的狭小与单调。他们是喝着洛河水长大的,虽然走出去了,但谁也没有忘记他们作为洛源儿女的身份。他们要再回到故土。回来,不是再遁入洛源的狭小,而是为了找到更大的洛源。走出洛源或许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回到洛源的大学生
走出去,是因为洛源太小;而再回来,是想让洛源变得不再小。
2012年,大学毕业的刘凡,出人意料地回来了。
2007年,苦读寒窗的刘凡终于考取了西安邮电大学通信技术专业。在大学里,刘凡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当选学生会副主席、宣传部长,还没毕业,西安的多家企业就想和他签约。2011年毕业后,他到西安一家高级培训机构工作过半年,但他觉得工作单调而乏味,自己的价值和才华发挥不出来,这显然不是他想要的工作与生活。他说:“感觉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打工一个月就挣三四千块钱。”于是他没有想着去参加国家公职人员考试,走进体制内,或者继续选择留在大城市打拼,他要回洛源,重操他家的老手艺——豆制品制作。
刘凡家做豆制品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刘凡是听着洛河水声、闻着豆腐香长大的,在这样一个世代以做豆腐为传统的家里,刘凡对豆制品有着天然地牵挂与痴迷。父亲在洛源经营着一家豆腐干厂,有个“洛源豆制品专业合作社”。在他看来,洛源虽然小,但是资源丰富,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天地。在城市学习生活多年的刘凡更知道,城市群体对乡村绿色农特产品的需求欲望极为强烈。小小的洛源有着洁净的空气、清澈的洛河水、高寒山区的食材和原生态环境,而这些正是城市居民所渴求的。因而,他想把豆制品产业做起来,做强做大,他相信小小的洛源镇是他能够一展身手的大天地。
于是,好不容易走出洛源的刘凡,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洛源。
在父亲的帮助下,刘凡筹资建起了2层办公楼,14间生产车间,聘用50余名技术、生产及营销等专业人员,建立起标准化的基地,产品通过了优良制造标准(GMP)、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HACCP)等认证。随之,他成立了“洛南县惠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此基础上又于2015年成立“陕西大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洛源老刘家”为商标注册品牌。他拓展销售网络,借助“互联网+”开展营销,成立了洛源镇电子商务中心,洛源豆腐干及特色农产品实现线上销售。
现在,公司年产值1000多万元,年收入200万元,还带动了198户合作社社员,使他们年均收入在原基础上提高了600多元。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他的公司里除了必要的技术人员外,所有用工都是贫困户。
小小年纪的刘凡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先后被选举为腰庄村的村主任、支部书记,还被推选为“陕西省大学生创业明星”。
刘凡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真是一个战略性的好政策。大学生往城市里涌是好事,但是广袤的农村更是创业干事大有可为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