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职业农民”显身手
山阳扶贫,扶“智”优先。
脱贫攻坚以来,该县统筹各类资源和市场,狠抓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使每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都有一技之长和就业岗位。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引导群众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外出务工。不断提高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工资性收入,形成了山阳电子电工、山阳建筑技工、丰阳刺绣等独具山阳特色的劳务品牌。
十里街道办事处磨沟里村先后与县农业局、县畜牧兽医中心、县林业局、仁和家政公司等合作,举办畜禽养殖、核桃板栗科管、中华蜂养殖、中药材种植、建筑技术、家政服务等各类培训班15次,累计受训人数1000余人。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一人一技,一户一业”目标。
熊兴成身体残疾,常年患病,干不了体力活,过去日子过得很艰难。2015年8月,县工会在该村开展养蜂培训,他就认真学习,带头养蜂20箱,理论联系实际,摸索出高产糖的绝活。目前,他被聘请在全县为贫困户进行养蜂培训,年工资三万余元。
两岭镇马鹿村金竹芳的丈夫外出务工,她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上学,技能就业培训以来,她学到了香菇栽培技术,就近在食用菌园区就业,月工资千余元。
通过“充电”,贫困户更加意气风发,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户家塬镇西沟村44户贫困户44人在本村意发生态养殖园、泉水井豆制品有限公司就近就地就业。该村还成立劳务工作站,积极联系发布就业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务工技能培训。2016年,全村创劳务收入200万元。
据了解,山阳县先后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1.36万人次,转移就业1.6万人,实现就业创收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