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小飞鼠圆了脱贫梦

小飞鼠圆了脱贫梦

2017-05-15 09:30:30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1.jpg

2.jpg

  提起陈双喜的名字,山阳县银花镇梅子沟村的群众津津乐道。“就是那个养飞鼠的土专家嘛。”家住梅子沟村高家院组的贫困户陈双喜,依靠养殖飞鼠见了效益,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能手。谈起养殖飞鼠的过程,正在清理棚舍的陈双喜拉开了话匣子。

  突发奇想 意外发现生财之道

  陈双喜今年51岁,年过半百患有哮喘病的他在家里还是“顶梁柱”。他家里6口人,大儿子陈仕清先天腿部残疾,媳妇婚后不久离婚改嫁,留下一个6岁大的孩子需要照顾,74岁的老母亲双目失明,常年卧病在床,25岁的小儿子陈彦清靠在重晶石厂打零工挣的钱仅能维持自己开销,妻子赵多霞体弱多病干不了重活。生活的重担,沉沉地压在了陈双喜的肩上。多年来,老实巴交的陈双喜靠种一点地,喂几只羊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2005年的一天,他在上山放羊时,发现了一只野生飞鼠,就把它捉回家当宠物养起来。后来陈双喜在村上串门子时,发现有人家里竟然捉了8只,关在笼子里养着。邻居告诉他,飞鼠的粪便在中医上被称为“五灵脂”,有很高的医用价值。只需要定期清扫收集晾干的粪便,药贩子就会上门来收,一斤七八块钱。如果养得好,一只飞鼠一年能产10斤五灵脂。这么一来,陈双喜就动了心思,便凑钱把那8只野生飞鼠买回来,开始了他的飞鼠养殖之路。

  持之以恒 一路艰辛一路摸索

  陈双喜这条飞鼠养殖路走得着实不容易。因为他的飞鼠都是从山上逮到的,一开始他并不懂得这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也不知道怎样科学饲喂。周围的邻居都议论他不务正业,说庄稼汉不好好种地,成天围着几只“毛”老鼠转圈圈。陈双喜不在意,他把门前废弃的猪圈打扫干净,搭了个棚子,把飞鼠放进去。

  因为飞鼠主要以松柏叶为食,最爱吃松柏籽。所以陈双喜每天天不亮就上山去摘柏树梢子回来喂。为了摘到最新鲜的柏树叶,他经常会从树上摔下,磕磕碰碰皮肉擦伤是家常便饭。野生飞鼠昼伏夜出,滑行速度飞快,想要捉住并不是件容易事。为了扩大养殖规模,陈双喜天天在梅子沟的山林里蹿出蹿进,有时候为了捉到一只,需要连续蹲守几天时间。还有几次,在给飞鼠清理棚舍时,稍不注意就会被这些小家伙咬得鲜血直流。陈双喜说,最难受的是每年八九月间,到了连阴雨季,经常在树林里一淋一整天,浑身湿透后就会感冒发烧,把哮喘的老毛病给勾出来。难受的时候真想过要放弃,但是病好之后,他又拿定主意,非要把这个小东西给养成器。

  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每天定时饲喂的次数、多长时间清理棚舍打扫屎尿晾晒、仔鼠和成鼠怎样分开饲喂、生病怎样防治……慢慢地他摸索出了养殖经验,飞鼠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原先的飞鼠棚子已经装不下了,他又在门前用水泥砖砌了新的棚子,添了新笼子继续发展。老陈跟我们说,一般从仔鼠到繁殖期需要三年时间,认定这个项目,就要持之以恒做下去。

  示范带动 做好特种养殖引路人

  2016年,陈双喜被识别为贫困户。在联镇包扶部门县纪委的协调下,他通过金融扶贫政策的帮助,贷款5万元,一次性买了100多只飞鼠种苗。经过村组干部的协调,租下5分地,盖起了65平方米的新棚舍。目前他的养殖规模已达到240只。

  老陈说,“去年镇上、村上、驻村工作队可是帮了我大忙了。帮我贷款、租地、盖棚子,驻村干部还给我在网上查资料,联系销路,我的飞鼠苗子就是他们帮我联系着买回来的。”陈家喜说话时,山阳县烟草公司的驻村干部张宏坐在一旁默默地笑。老陈用手指指张宏,对我们说到:“张宏经常上门来问,看有啥要帮忙的。我也不客气,毕竟我掌握的都是土办法嘛,他就给我在网上查,看咋样更科学地养。”老陈说,给哺乳期的飞鼠隔三五天喂豆奶和喂板蓝根消炎这些法子,就是张宏在网上查到跟他说的。去年五灵脂的价钱已经达到每斤19元,陈双喜一年收入2万多元。

  看到老陈有了收益,原先说闲话的、有疑虑的群众纷纷转变了态度,有一些还主动来他家串门子、参观,也想跟着他学技术。还有丹凤、洛南的群众,上门来学习交流。老陈告诉我们,凡是上门来的,他都领进棚子让他们好好看,有啥问题尽管问,他把他知道的一五一十都告诉大家。“只要他们想学、想养,我就乐意教。”老陈如是说。就这样,村里有个叫赵晶的年轻人跟着他养起来。赵晶家也是贫困户,原先在外地打零工,收入微薄入不敷出。去年开始贷款养了1000只鸡,他看陈双喜养飞鼠养得好,想着总是下定决心要回家发展产业,一边喂鸡,一边养飞鼠不冲突。跟着老陈上山捉飞鼠、摘柏树叶,一有难题就上门问。一年下来,发展了30只,去年产了150斤五灵脂,卖了近3000元。赵晶告诉我们,他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今年还想进一步扩大规模。

  去年10月份,陈双喜在山阳县高坝店镇双寨村参加了养蜂技术培训后,又买回20箱蜂种,准备同时发展中蜂养殖。他告诉我们,每年4月到7月是飞鼠的休眠期,这个时候刚好是分蜂摇蜜的繁忙时期,这样一来,养飞鼠和养蜂两不误,都能发展。对于今年的发展计划,陈双喜早已在心里有了清晰地描绘。他想进一步扩大规模,再买种苗,扩建棚舍,带着有意愿的贫困户一起养。他给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其他贫困户出劳,得到利益按比例分成,把飞鼠养殖这个产业在梅子沟村做起来。

  村支书陈开军说,村上还会继续征求贫困户养殖意愿,通过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计划进一步发展分散养殖5至8户,养殖规模达到500至800只,让小飞鼠圆了更多贫困户的脱贫梦。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人社局落实铁规聚力脱贫

      本报讯(陈丹镇 李民 寇冠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省市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领导同志提出的“十项铁规”,再添措施,再加力度,凝心聚力搞好包村扶贫工作。  统一思想认识,...

    时间:05-15
  • 商洛市将举办“一报告一演出”活动汇聚脱贫攻坚新力量

      本报讯(南星)为使贫困群众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推进,我市拟在6月下旬,举办“一报告一演出”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节俭、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争做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农民。  据了解,...

    时间:05-15
  • 商洛市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讯(郭鸿)省委和市委三项机制出台后,市交通运输局结合行业实际,及时组织学习、精心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认真学习,深化认识...

    时间:05-15
  • 杜鹃花开牛背梁

      文/图记者 李亮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每年五月,镶嵌在牛背梁山崖上的杜鹃花,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梯次开放,花色由低到高依次呈现白色、粉红色、紫色等,形成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

    时间:05-15
  • 洛南两名乡村教师勇救落水儿童

      本报讯(廖娟 赵晓翔)“不好,有人落水了!”5月8日晚6时,洛南县巡检镇巡检街道禹平河畔传来一声惊呼,而此时正在河岸散步的巡检镇中心小学两名教师,不顾个人安危,迅速跳下水将一名两岁幼童从深水中成...

    时间:05-15
  • 折翼母亲用残躯撑起一个家

      初次看到舒英,她正坐在自己出租屋内的小板凳上洗衣服,不过不是用手,而是用脚,她一只脚将衣服按在盆里,另一只脚抓住衣服揉搓,娴熟程度不亚于正常人用手。  舒英来到蓝田县三里村已是第4个年头了,除了照顾...

    时间:05-15
  • “牵着蜗牛去散步”公益活动在商洛启动

      本报讯(李少虎)5月13日,由商洛市残联、商州区残联主办,市区残疾人亲友会承办的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牵着蜗牛去散步”大型公益活动商洛分会场启动仪式在望江楼广场举行。  此次公益助残活动在商洛...

    时间:05-15
  • 商洛市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社会宣传活动

      本报讯(南星)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思想动员工作,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5月10日开始,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开发局通过举办展览、发放口袋书、展映展播、选树典型等形式,联合开展全市脱贫攻坚社会...

    时间:05-15
  • 脱贫还要靠自己

      “以前,我以为只要当了贫困户,就啥都不用愁了,有政府发钱发东西,就可以脱贫了。刚才,人家讲得太好了!我听了脱贫政策和脱贫事迹宣讲,才知道脱贫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啥都靠政府……”5...

    时间:05-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