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折翼母亲用残躯撑起一个家

折翼母亲用残躯撑起一个家

2017-05-15 09:33:1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A.jpg

B.jpg

C.jpg

  初次看到舒英,她正坐在自己出租屋内的小板凳上洗衣服,不过不是用手,而是用脚,她一只脚将衣服按在盆里,另一只脚抓住衣服揉搓,娴熟程度不亚于正常人用手。

  舒英来到蓝田县三里村已是第4个年头了,除了照顾儿子邓国良的日常生活起居,空暇时间她还学人绣起了十字绣,虽然没有双手,但正常人能干的活儿她都能做到。她一边洗着衣服,一边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失去双手,从天堂跌进地狱

  1982年,舒英出生在柞水县曹坪镇农林村一户木匠家里,年少贪玩的她小学还没读完就辍学回到家中帮母亲做农活。20岁那年,她和同村的玩伴相约来到西安一家造纸厂打工。由于活泼漂亮,年轻的舒英成了厂里女孩中的佼佼者,也是众多男生爱慕的对象,当时的一切简单而美好。2003年元月的一天,灾难悄然而至,吃过晚饭后舒英来到车间加班作业,就在她向头顶的压纸机送纸的时候,强大的惯性一下将她的胳膊带进了机器的滚轮下,她急忙用另一只手去拉,两只手却同时被卷了进去,整个人被吊在了半空中,听到痛呼声的工友急忙拉断了电闸,随之而来的剧痛让她失去了意识。再次醒来时,是躺在西京医院的走廊内,浓重的消毒水混合着血腥味让她直想呕吐,地上是一大片一大片的鲜血,身旁的残肢还在滴滴答答的淌着血水,一天半后,哥哥从家乡赶来签了字,她才被推进了手术室,再出来时,已经永远失去了双手。一瞬间,这个年仅21岁的姑娘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从零开始,努力学会吃饭穿衣

  出事之后,舒英从一个聪明伶俐的姑娘变成了一个事事需要人照顾的“婴儿”,她想过死,但没有双手,死对她来说都有难度。看着父亲佝偻的脊背和母亲日渐苍老的容颜,她也不敢给这个苦难的家庭添上一笔丧子之痛了。不能死,就只有好好活着,她不想做亲人的累赘。在她的要求下,母亲开始帮着她练习自己吃饭,一开始不得要领,不是把碗摔了就是把自己烫了,看着女儿狼狈的样子父亲急的发了火,呵斥母亲不准再帮她折腾。她只好又央求母亲趁父亲不在家时让她练习。至今她还清楚的记得自己成功吃到的第一碗饭是酸菜洋芋片,她用仅剩的一小截前臂和左上臂夹住筷子,动作笨拙的一点点的往嘴里刨,汤汁溅得满脸都是,她也顾不上理会,那顿饭从中午一直吃到下午,吃完时她已是满身大汗。几天后,父亲出门回来发现女儿能自己吃饭了,十分高兴,为了让舒英吃的更顺利,木匠出身的父亲绞尽了脑汁,山上的树杈、特质的长勺、亲手做的木叉……能想到的,父亲通通找来让她尝试。“用到最后,还是觉得筷子最顺手,现在我能用筷子吃各种食物了”,舒英笑着说道。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饱含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只有她自己清楚,没有双手,她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学会吃饭后,舒英并没有满足,而是尝试着练习穿衣、上厕所,甚至是做家务。同村的一个残疾老人看她不容易,将自己用了十几年的一把特质铁钩送给了她,一个圆环可以套在手臂上,圆环上连着一根铁钩,这把铁钩成了她的“手”,利用它舒英可以轻松的穿脱衣服鞋子,不再依赖母亲的帮助。

  我想成个家,开始新生活

  年纪渐渐大了,村上的人都劝母亲给舒英找个婆家,却被母亲一一回绝。舒英明白,母亲是怕自己受委屈,但父母日益老去,不可能永远照顾她,于是她对母亲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成个家,只要有人要,我就嫁给他。”2009年,经人介绍舒英嫁给了邻村的大龄小伙邓商峰,婚后,她竭尽所能扮演好一个正常妻子应尽的义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她都做的得心应手。日子一天天过去,她总觉得夫妻间少了什么,看着别人一家几口其乐融融,她羡慕极了,也想有个自己的孩子。别人都劝她别傻了,没有双手,你要怎么去养育孩子呢?可她倔强认为,自己能生活自理,也一定能照顾好孩子。就这样,舒英怀上了身孕,随着身子一天天笨重,没有双手的她变得沉重而难以平衡,尽管如此她也从没放弃做一个母亲的念头。她像所有的准妈妈一样,学着缝衣服、打毛衣、添置东西,唯一不同的是她一切都靠嘴或者脚。

  没有双手,用嘴把孩子衔大

  2010年正月,在舒英的期盼中,儿子邓国良出世了。当亲戚们将健康可爱的儿子包在襁褓中递给她后,看着没有手的她连喂奶都成困难时,不住地摇头,不相信这样一个残疾人能将孩子养大。舒英很清楚,孩子生下后,面对的困难更多,她只能咬着牙坚持,不让别人笑话。为了挣钱养家,丈夫去了外地打工,除了定时给家里寄生活费,一年也不回来一次,照顾孩子的重担就落到了舒英一个人的身上,她常常是刚哄完孩子又要忙着做家务。有一次正在用脚给孩子洗衣服的舒英听见儿子在床上哭,她鞋也顾不上穿,跌跌撞撞跑到床前,用脚撑着身体,俯下身就给孩子喂奶。大半个小时过去了,吃饱的孩子总算是心满意足的松了口,可趴了半小时的舒英累得差点晕了过去。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婴儿是直肠子,常常是吃完就拉,一天里舒英要帮孩子换七八次尿布,没有双手,她只好用嘴衔着孩子翻身,再用脚趾夹起纸巾帮孩子擦屁股。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一哭,她急得是满头大汗,时间久了,舒英用嘴和脚换尿布的手艺越来越娴熟了,每次换尿布的时候都逗的儿子咯咯直笑。孩子会翻身后,不再老老实实待在床上了,干活时舒英就用嘴咬住孩子的衣服,另一只残臂搂住屁股,走到哪里就把孩子衔到哪里。儿子一天天长大,她的牙齿却越来越松动了,到孩子会走路时,她的几颗门牙都因长期负重全部脱落了。

  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看着封闭落后的小山村,舒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3岁的儿子邓国良去距离曹坪镇较近的蓝田县三里镇读书。村里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一个残疾女人带着孩子背井离乡该怎么生活?可她没有理会,在大家的质疑中,带着孩子离开了家乡。三年多过去了,邓国良已经读完了幼儿园,今年又在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一年级。

  感恩生活 让爱传递

  每当外人了解到舒英的遭遇后,都会觉得她的人生充满了苦难与灰暗,恰恰相反,她常常感恩别人的帮助。据她回忆,当年那场事故,如果不是工友及时拉断了电闸,她早就整个人卷进了机器里;在医院的时候,素不相识的年轻保安在得知舒英没吃饭时用兜里仅剩的5块钱给她买了几个包子;在柞水县城带着孩子看病期间,饭馆的老板同情她的遭遇坚决要请母子二人吃饭……一路走来,正是这些好心人的无私帮助和关爱,让舒英的心中充满了感激与爱,她也用爱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在儿子邓国良眼中,母亲是一个阳光向上的人,每当同学欺侮他时,他就将母亲对他说的话告诉同学,“我妈妈虽然没有手,但她不偷不抢辛苦养大了我,在我心中她是世界上最棒的妈妈。”受舒英的影响,孩子过的阳光快乐,从未因为母亲的残疾而受到伤害。今年7岁的邓国良和同龄人想比,显得格外的懂事、孝顺,我们到舒英家里的时候,孩子刚刚放学回来,写完作业就主动走在灶台上做晚餐,饭做好先盛给母亲,同时也不忘给我们端上一碗。看着孩子像一个小大人的模样,我们知道这个母亲的坚强和乐观也深深嵌入了孩子的品性中,希望他们的生活能永远充满阳光和快乐。(杨鑫)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人社局落实铁规聚力脱贫

      本报讯(陈丹镇 李民 寇冠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贯彻省市脱贫攻坚有关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领导同志提出的“十项铁规”,再添措施,再加力度,凝心聚力搞好包村扶贫工作。  统一思想认识,...

    时间:05-15
  • 商洛市将举办“一报告一演出”活动汇聚脱贫攻坚新力量

      本报讯(南星)为使贫困群众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同步推进,我市拟在6月下旬,举办“一报告一演出”活动,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节俭、自立自强、不甘贫困的意识,争做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农民。  据了解,...

    时间:05-15
  • 商洛市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讯(郭鸿)省委和市委三项机制出台后,市交通运输局结合行业实际,及时组织学习、精心安排部署、强化督导检查,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有力推动了交通运输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认真学习,深化认识...

    时间:05-15
  • 杜鹃花开牛背梁

      文/图记者 李亮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每年五月,镶嵌在牛背梁山崖上的杜鹃花,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梯次开放,花色由低到高依次呈现白色、粉红色、紫色等,形成一片片姹紫嫣红的花...

    时间:05-15
  • 洛南两名乡村教师勇救落水儿童

      本报讯(廖娟 赵晓翔)“不好,有人落水了!”5月8日晚6时,洛南县巡检镇巡检街道禹平河畔传来一声惊呼,而此时正在河岸散步的巡检镇中心小学两名教师,不顾个人安危,迅速跳下水将一名两岁幼童从深水中成...

    时间:05-15
  • 小飞鼠圆了脱贫梦

      提起陈双喜的名字,山阳县银花镇梅子沟村的群众津津乐道。“就是那个养飞鼠的土专家嘛。”家住梅子沟村高家院组的贫困户陈双喜,依靠养殖飞鼠见了效益,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发展能手。谈起养殖飞鼠的过...

    时间:05-15
  • “牵着蜗牛去散步”公益活动在商洛启动

      本报讯(李少虎)5月13日,由商洛市残联、商州区残联主办,市区残疾人亲友会承办的第二十七次全国助残日“牵着蜗牛去散步”大型公益活动商洛分会场启动仪式在望江楼广场举行。  此次公益助残活动在商洛...

    时间:05-15
  • 商洛市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社会宣传活动

      本报讯(南星)为进一步做好贫困群众脱贫攻坚思想动员工作,激发他们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5月10日开始,市委宣传部、市扶贫开发局通过举办展览、发放口袋书、展映展播、选树典型等形式,联合开展全市脱贫攻坚社会...

    时间:05-15
  • 脱贫还要靠自己

      “以前,我以为只要当了贫困户,就啥都不用愁了,有政府发钱发东西,就可以脱贫了。刚才,人家讲得太好了!我听了脱贫政策和脱贫事迹宣讲,才知道脱贫还是要靠自己,不能啥都靠政府……”5...

    时间:05-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