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商州大胆创新尝试激发脱贫“心”动力

商州大胆创新尝试激发脱贫“心”动力

2018-07-24 08:50:43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吉文艳

  “凡是用资金、项目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难事,扶贫最难的还是怎么让贫困群众摆脱等、靠、要思想。”在全市脱贫攻坚决战阶段,部分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干部道出了脱贫攻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个别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内生动力不足是脱贫攻坚中的顽疾。脱贫攻坚是一场分秒必争的决战,村民是脱贫攻坚的主体,也是决定胜负最重要的力量,必须解决贫困群众思想问题,为脱贫扫除障碍,攻坚行动才能事半功倍。在深化陕西省扶志“六法”的进程中,商州区经过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激发内生动力的新路子——抓“四扶”(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树“五风”(普及学风、大兴业风、传承家风、重塑民风、弘扬村风)、促“六化”(宣讲教化、诚信显化、爱心感化、制度固化、环境美化、司法转化)。“四扶”“五风”“六化”的路子为广大扶贫人找到一种更有成效、直击人心的扶贫方式,唤醒“心”的力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风文化滋润民心

  2007年村里年人均纯收入高出全镇1830元,自恢复高考以来全村涌现出研究生30多人、本科生200多人,金陵寺镇房店村人因此在全镇乃至整个商州区出名。村民们将村里的情况和如今的好日子归功于祖先留下来的家风家训。

  “小舞台演绎乡村情,家风馆弘扬好传统。”7月20日,走进金陵寺镇房店村委会院子,一座两层楼旁的标语引起记者的注意。一楼是一方20多平方米的舞台,二楼是装修一新的家风馆。家风馆由前言和源家风、承家风、扬家风、颂家风等五部分组成,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村里的家风文化,包括村子的由来以及不同时期的仁人志士简介。房店村房、杨、全、樵四大姓都有家谱,一本已泛黄的房氏家谱可追溯至清朝,至今保留完好。

  房店村孝道和尊师重教的文化底蕴丰厚。68岁的房晔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介绍道,正是由于村里孝道文化浓厚,前些年村子修建祠堂,在外工作者以及本村村民踊跃捐款。去年在镇上的提议下建立家风馆,村里一些长者积极提供资料编修家谱。在商州区委宣传部、金陵寺镇党委、政府以及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筹资35万元建起了138平方米的房店村家风馆,于今年4月份开馆。

  “这个家风馆建成后,本村村民参观30多次,深受教育。”房店村村委会主任房胜利说,现在家风馆已成为村民解决邻里矛盾纠纷、教育子女的基地。

  “建设家风馆的初衷就是传承乡贤文化、启迪教育后人,让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金陵寺镇党委书记张立群介绍说,家风馆建成后,凝聚了民心,在全村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在这股精神带动下,村子发展变化一天一个样。不仅如此,村上还建起了红白理事会,哪家过事实行申请登记备案制,规定礼金不得超过200元,在全村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风气。

  现在的房店村村容村貌变化大,通组连户道路通达,创业干事热潮涌动,除了发展传统的养殖、种植、务工产业外,村上还组建劳务公司,一些贫困户入股村上企业,每年能得到固定分红,村上新建农业示范园、樱桃园,村民收入有了多重保障。

  2017年房店村人均纯收入9130元,家家户户都住进砖瓦楼房。一到晚上,村文化广场便热闹起来,大家随着音乐声翩翩起舞。说起村子这几年的变化,76岁的房高贤笑呵呵地说,良好的家风家训让群众认识到儿女孝顺、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的重要性,大家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慢慢地村里风气好了,经济自然而然发展起来了!

  奋斗的生活才有希望

  7月20日下午四点钟,阳光依然毒辣,张路路打开羊圈和妈妈一起将他家的43只羊赶上坡。太阳的炙烤,跑前跑后赶羊,不一会儿张路路苍白的脸上挂满了汗珠。年轻小伙张路路,不幸罹患白血病,但在病魔面前他选择积极面对,在与病痛斗争的同时发展养殖业,成为脱贫攻坚的励志典型。

  今年25岁的张路路出生在杨峪河镇吴庄村一个贫困家庭,为了减轻家中负担,张路路初中没毕业便外出打工,眼看着生活越来越好,平静的日子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打破。2015年前后,张路路觉得身体无力、干不了活,经过检查后被西京医院确诊为白血病。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刚开始美好人生的张路路几乎被这个消息压垮了,随着体力的逐渐下降,他曾一度失去生活的勇气。“当知道是白血病的时候,我想过放弃,因为这病特别难治,花费也特别大,可我家里条件不好,治疗也浪费钱。”张路路坦言,可父母的爱让他坚持下来。看着每天被病痛折磨的儿子,父母心疼不已,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夫妇俩并没有想过放弃,哪怕机会再渺茫,他们也要尽全力争取。

  在父母的劝说下,张路路开始接受治疗,高昂的医疗费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实在是承受不起。张路路的母亲患有心脏病,干不了重活,家里还有八岁的妹妹和年迈的奶奶,一家人仅靠父亲打工挣钱维持家用。张路路这一病,让这个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贫穷,因为张路路的病要靠药物维持,他每月都要在西安买近2500元钱的药,每3个月要花5000多元钱做次肝肾等功能检查。

  张路路的情况并非个例,一人得病全家变穷是全市群众致贫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打破这种困局,激励他们的斗志,让因病致贫的群众也能过上好日子是长期以来包扶干部研究的问题。为此,在驻村工作队做了不少努力,上门了解病情,积极安慰鼓励,并帮张路路谋划着发展产业。“当时羊价特别低,我们村出门就是山,到处都是草料,我就贷了5万产业贷买了100多只小山羊。”张路路说,但因为经验不足、羊圈简陋,一个冬天羊就折了近一半。开弓没有回头的箭,张路路上网查资料、参加培训、与农技专家交流,渐渐掌握了养羊技术。“第一次卖了19只羊,赚了近9000块钱。”张路路说,养殖山羊带来的收入让他逐渐看到了希望,也让他重拾了生活信心,“羊是我的命根子,我的命都是靠这些羊续呢。”自从开始养羊,张路路心情好了,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尽管治疗的路很漫长,但对于他来说,有了收入才有希望。

  每天放羊时,张路路会在山上挖些野生中药材贴补家用,他还领养了村里免费为贫困户发放的16箱蜂,去年张路路家享受危房改政策,扒掉了三间土木结构房子,盖起结实美观的砖混房。谈及未来,张路路很乐观,他告诉我们:“我现在还年轻,尽最大努力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微笑着面对苦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截肢老人跪着种地

  75岁的年龄,左腿截肢,行动不便,享有A类低保、高龄补贴、残疾人补助、养老金等,每月能领500多元钱,即便什么都不干生活也能过得去,但他依旧拄着拐杖、背着背篓下地干活。几乎每天艰难行走两个小时来到地里,他把左腿放在板凳上做支撑,一下下地挖地种药,3亩多地的菊芋、9亩多的柴胡就是这样种下的。

  他叫辛志华,是商州区闫村镇上官村人,1986年2月盖房时不慎被石块砸坏左腿,从此身体残疾。辛志华原本也有完整的家,妻子37岁时因病去世,留下三儿一女,辛志华既当爹又当妈将四个孩子拉扯大,但因为贫穷,大儿子和二儿子去外地做了上门女婿,小儿子出去打工却就此失联,女儿外嫁,留下辛志华一人。

  提起辛志华,邻里都说他是个可怜人,可辛志华却很乐观。“我吃不完花不完,还住上了新房,还有啥不满足的。”去年8月份,辛志华享受贫困户易地搬迁政策,只花了1.2万元钱便住上了50平方米的新房子。

  作为一名拥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辛志华思想觉悟高,积极支持国家脱贫政策。光伏产业集中认领工作在村里启动后,不少贫困户心存疑虑,迟迟不敢认领,使得工作一度停滞,辛志华得知后,拿出自己的积蓄第一个交齐1.4万元又拄着拐挨家挨户做宣传,打消了其他贫困户的疑虑,扭转了被动局面。

  政府想方设法帮贫困户早日脱贫,却有些群众眼红贫困户的政策福利好,争着要当贫困户。在工作人员入户调查和组织群众评议时,有不如实反映自家和他人的情况,有为工作人员调查设置障碍,辛志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拄着双拐走村串户配合工作队向群众宣传贫困户识别政策,苦口婆心给乡亲们做思想工作。“我就拿我比例子,虽然享受了国家的好政策,但是我该种的地还得种,毕竟自己吃自己的硬气嘛!”辛志华说。辛志华的包扶干部商州区检察院检察长李长林不忍这位跟自己父亲一样年龄的老人如此辛苦,常常劝他不要再种地了,政府每月发的钱花不完,辛志华老人总是口里答应,第二天还是照常下地。“我知道他关心我的身体,但我劳动了一辈子,不劳动还不习惯。”李长林还常常私下给老人钱,也被老人拒绝:“你也有家要养,我不能要你的钱。”

  唤醒“心”的力量

  贫穷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甘于贫穷、以贫穷为荣。目前,在全市上下奋力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让甘当“懒汉”、不愿干活、害怕吃苦的“思想贫困”者从精神上“立”起来,自觉自愿发展产业,自力更生摆脱贫困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这项工作确实不容易,毕竟思想脱贫远比物质脱贫困难得多。可如果贫困群众不能摆脱思想上的“贫困”,不能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不仅会使精准扶贫事倍功半,透支扶贫成效,甚至可能成为“扶不起的阿斗”现代版。因此,破解制约精准扶贫瓶颈的关键,还在于解决好贫困群众思想和精神层面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变被动救济为主动脱贫。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通过巡回宣讲、送戏下乡、农民夜校、修订村规民约、道德评议、设立红黑榜、文明家庭创建等方式,营造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大力开展扶贫励志教育,实行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政策,大张旗鼓地开展脱贫先进村、脱贫光荣户评选表彰活动,树立“脱贫光荣、懒惰可耻”的观念,补齐“精神短板”;全面推广“爱心超市”模式,全市701个贫困村实现了全覆盖,这些政策的推广和落实,对于增强贫困户自主脱贫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在全市掀起自主创业、自立脱贫的热潮。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并驰而不息地抓。要经过春风化雨的教化,润物无声的感化,才能真正实现立其志、赋其能、长其技、化民风、促和谐、谋发展、奔小康的目的。在市上扶贫部门的带动与引领下,商州区抓“四扶”、树“五风”、促“六化”的做法,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创新,上承脱贫攻坚,下启乡村振兴,是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由内而外攻坚克难,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有益探索。

  • 相关阅读
  • 商洛市政府举行疫苗事件新闻发布会

    8月7日晚,商洛市政府举行疫苗事件新闻发布会,市委常委、副市长武文罡通报疫苗事件调查工作开展情况。...

    时间:08-08
  • 推介精品粮食 共享美好生活

      ——2018陕西粮食交易大会掠影   文/图 本报记者 方方  7月29日,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2018陕西粮食交易大会商洛展览馆里人头攒动,来自我市六县一区的21个参展企业带着家乡的300多种特色粮...

    时间:08-07
  • 创出新景致 就新家园

      ——我市全面创建园林式单位剪影   田亚鹏 见习记者 张珍珍  我市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工作目前进入决战阶段。连日来,各单位、各部门围绕提升总体绿量和公园绿地半径服务覆...

    时间:08-07
  • 男子大闹村委会被拘留

      本报讯(周亚军)近日,商州区一名男子因自身条件不符合评选贫困户的条件,就心生不满,大闹镇政府,涉嫌损坏公共财物,被公安机关依法处罚。  7月24日11时许,家住商州区杨峪河镇银明村的村民张某良,因自身条...

    时间:08-07
  • 商洛市以问题约谈倒逼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本报讯(赵雅萍)7月26日,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召开2018年上半年旅游服务质量约谈会议,由市旅发委党组对相关企业进行约谈,以问题约谈倒逼旅游服务质量提升,以此加快我市旅游实现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目前,商...

    时间:08-07
  •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助力“一体两翼”建设

      本报讯(王帅)在我市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布局发展过程中,商州、洛南、丹凤3县区和商洛高新区大力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建设“水净、村美、民富”的幸福家园,助力&ldq...

    时间:08-07
  • 商洛市认定第三批新型中级职业农民

      本报讯(米乐 记者 董楠)近日,市农业局印发《关于认定第三批新型中级职业农民的通报》,对经过2016-2017两个年度学习,经笔试、面试、考核合格的203名学员,按照相关程序认定为全市第三批新型中级职业农民。 ...

    时间:08-07
  • 全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召开

    8月6日,全市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召开,总结成绩和经验,通报先进集体和个人,部署下一阶段全市妇女儿童工作。...

    时间:08-07
  • 全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七月份完成情况排名通报

      为了进一步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确保棚户区提效年活动确定的各项任务如期完成,按照市政府要求,现将七月份各县区完成情况予以排名通报。  七月份各县区棚改进度排名依次为:柞水县、镇安县、山阳县、商州区、...

    时间:08-06
  • 国内首部旧楼加装智能电梯在商洛研制成功

        商洛之窗讯 一款专为旧楼加装的齿轮齿条智能电梯,经过商洛市爱上楼电梯有限公司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型专利权通知书。至此,标志着目前国内首部占地面积最小、电梯空间最大,适...

    时间:08-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