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来自武汉前线的抗“疫”日记

来自武汉前线的抗“疫”日记

2020-02-11 09:00:21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李亮

  本报记者 李亮

  2月2日下午,商州区人民医院护士曹洁随陕西省第二批援鄂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如今一周过去,这一周,她都经历了什么?今天,记者带你走近——

  七旬老人:你是专门来救我们的,谢谢你

  2月2日下午,我们从西安出发,到武汉的前3天参加了集中培训。2月6日,我们进行了短暂休整,并随时待命进病房。

  2月7日早上,我接到电话,告知13时进病房,心情格外激动,终于要上战场了。挂了电话,我以最快速度收拾好去医院要用的东西,焦急地等待。

  到了武汉协和医院,跟着院感老师沿着医务通道进入更衣区,经过严格的防护检查后,进入了病区。可能是心理作用,感觉每一丝空气都弥漫着病毒,以至于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

  我所管的区域是靠北边的病房,6个病人,单人单间,有3个病情平稳,体温也正常。另外3人情况较为严重,一个是瘦瘦弱弱的30岁出头的女性,一个是精神异常的中年女性,还有一个70多岁的老人。交班护士说老人不配合,不吸氧、不做治疗,于是我检查了他全身的皮肤,骶尾部约10cm×10cm皮肤压疮,双足末梢血运差,呈糖尿病足状,测了血氧65%,我马上给他带上氧气面罩,告知他不能取下面罩,他执拗地打我的手,不愿配合。

  接着,我给病人一一送去午饭。到老人房间后,我问他吃米饭还是豆浆蛋羹,他要了一份米饭。我看他双手不灵活,拿不了筷子,就要喂他,他执拗不肯,非要自己吃。拿着筷子在饭盒里一阵乱翻,终于吃上了一口,但是餐板和衣服上到处都是米粒,可能米饭不合胃口,他把嚼烂的饭菜吐出来,筷子扔到一边,我赶紧拿起纸巾给他清理。

  “老人家,要不我给你热蛋羹吧?”老人同意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拿来蛋羹,他还是要自己吃,结果手怎么都不听使唤,看着眼前的饭吃不到嘴,他很沮丧。我端起饭盒一勺一勺试探着给他喂,并适时地表扬几句,他才安静了下来,吃了没几口,嘴巴就闭得紧紧的。

  “要不我们再吃5口?”“不!不!”他一直摇头,“那我们再吃最后3口咋样?”他瞅了我一眼,勉强点了点头,我以最大限度的勺量给他喂下了3口蛋羹,告诉他:“老人家,只要咱们好好吃饭,增强体质,就能早点康复出院。”

  照顾他吃完饭后,我给他的杯子倒了些水,他还是要自己拿着喝,结果,一半水在嘴里一半水洒了出来,于是我拿来吸管让他用吸管喝,他吸了满满一大口,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当我收起餐板协助他躺下时,老人缓缓地问我:“姑娘,你是哪里人啊?”“我是陕西的。”“哦,专门过来救援我们的,辛苦啦,谢谢!”他颤颤巍巍地双手合十,向我作揖致礼。我突然间被感动,对他说:“现在吸会儿氧,好吗?”那一刻,他像个听话的孩子,点了点头,调节氧流量,戴好面罩,戴好血氧探头,监护屏显示“SpO295%”,我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在我转身走出房间时,身后传来了他弱弱的一声谢谢。我瞬间泪目,感觉暖暖的,不再寒冷,不再害怕,心底有个声音在呐喊:“病魔!我不怕你!病毒无情人有情,我是战士,我会和你奋战到底,直到彻底打败你!”

  迈着坚定的步子,我向另一个病房走去……

  中年女士:孩子,你离我远点,这样对你也好

  今天是2月9日,晴天。早上一缕阳光从窗帘缝隙中透进来,整个房间都充满了阳光的味道。拉开窗帘后,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如同母亲的怀抱,当然,还有一份藏在内心的温暖,源于我昨天护理的病人。

  我到病房后,跟平常一样敲门进入了252房间,给里面的阿姨量血压,145/112mmhg。我告诉阿姨:“您的血压有点高,您现在有什么不舒服的吗?平常血压高不高?”一连串的问题问得她不知该怎么回答,她扭头把脸偏向一侧,低着头说:“孩子,你离我远点,这样对你也好。”那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温暖。心想,这些病人也是普普通通的人,那么善良,甚至不让我靠近,更不愿意伤害我们护理人员,虽然我们的交流不多,但我还是从她的眼神和话语中感受到了关怀。

  隔壁那位精神异常的阿姨也同样令我动容。当我拿着血压计进她房间时,心里很紧张,生怕她有过激的行为,我本能地跟她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当我说:“阿姨,我给你测下血压。”她突然双手合十,嘴里语无伦次地蹦出了断断续续的话:“啊!谢谢你,谢谢,保佑你……曹洁……”她指着我衣服上的名字念道,我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她又在絮叨:“好……大家都好……China……感谢……”听到这没有头绪的断断续续的话语,我双眼模糊了……

  是的,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医护人员,在疫情面前也曾惧怕,但我们有自己的使命,患者的话语和他们细小的动作,让我体会到我们不是在孤军作战。相信我们携手共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公交司机:我的任务就是把你们安全送达

  昨天的工作一直持续到今天凌晨,走出住院大楼时已是2月10日凌晨2时40分了,看到大街上等候着我们的公交车,我赶紧跳上车让双腿歇歇,同时呼吸呼吸新鲜空气,长时间戴三层口罩,感觉有点缺氧了。司机发动车子时,我们突然发现少了两个人,“等等,师傅,我们还有人没来呢!”我们慌乱地叫着,生怕把我们的队员落下了。“好的,没问题,我的任务就是把你们安全送达。”师傅亲切地答道。此刻,车上的队员有的在聊天,有的拿着手机看消息,还有的闭着眼休息,这是我们每天最放松和最开心的时候,病人病情平稳,我们也安全下班。

  15分钟后,迟到的队员上车了,司机再次发动汽车,一路畅通无阻。到了酒店,我们下车的时候,和司机互相道了声再见。那一刻,我的心里生起一种敬畏感,感谢每一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我们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让这个城市赶快好起来,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美好的明天将会到来。

  • 相关阅读
  • 党员之家齐心抗“疫”

      本报讯(记者 李亮) 2月10日,丹凤县商镇镇政府收到了一份爱心捐赠,一位爱心人士托人送来酸奶、面包、饼干等价值3000元的物资和3000元现金,捐赠者没有到场。  经多方了解,镇政府联系到这位神秘的捐赠者,他是...

    时间:02-14
  • 40小时给出设计图 他们与疫情竞速

      本报记者 董楠  2月9日,镇安县中医医院传染病区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在这场与疫情竞速、以精准阻击的建设任务中,图纸设计作为建设的先决条件,十分关键。设计人员24小时鏖战一线,40小时快速出图,为现场施工...

    时间:02-14
  • 柞水“红色代跑”让群众“隔离不隔爱”

      线上下单 支部接单 党员跑腿 精准到户  柞水“红色代跑”让群众“隔离不隔爱”  记者 李敏 通讯员 董一樊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柞水县群众积极响应号召,自觉居家隔离,由此产生了...

    时间:02-14
  • 薛小毛看望慰问支援武汉医护人员家属

      本报讯(刘媛) 2月13日下午,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薛小毛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看望慰问了市中心医院驰援武汉医护人员孙静、吴家琪的家属,向他们致以深深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薛小毛...

    时间:02-14
  • 杜志强深入柞水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讯(王渤) 2月12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杜志强深入柞水县检查疫情防控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抓住重点,统筹兼顾,...

    时间:02-14
  • 南坪村建起爱心“印刷厂”

      本报讯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所有学生只能在家进行在线教学,有部分学生因条件限制,不能网上学习,丹凤县武关镇南坪村党支部发出“抗击疫情·爱心助学”倡议书,决定在村办公室和七里砭...

    时间:02-14
  • 小岭镇战“疫”下田两不误

      本报讯(王瑕) 柞水县小岭镇党员干部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引导群众采取错峰下田的方式,确保产业发展“开门红”。  小岭镇严格战时纪律,按照“1+5+X”工作部署,实行关口前移,对疫...

    时间:02-14
  • 活跃在疫情防控线上的党员先锋

      本报讯(李东芳)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洛南县城关街办党员干部主动担当、冲锋在前,为群众筑起牢固的抗疫防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疫情,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勇敢站出来。”吴渊博是八...

    时间:02-14
  • 商州在防疫一线考察识别干部

      本报讯(寇明涛)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商州区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党性原则、纪律作风、斗争精神和担当作为的考场,通过“三四五”工作法,注重在疫情防控一线考察、识别、评...

    时间:02-14
  • 战“疫”一线党旗红 危难时刻警徽亮

      ——我市公安机关以“党建挂帅”引领疫情防控阻击战  张驰 王丹  “感谢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将全力投入疫情阻击战,请组织在实战中考验我!”2月4日,被接受为预备党员的洛南县...

    时间:02-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