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
胡长财,男,49岁,陕西天和益铭房地产公司(镇安)董事长。2021年,他为镇安抗洪救灾捐款捐物100万元;2021年12月,他为庙沟镇捐款15万元帮助家乡防疫;2022年3月,他捐款100万元用于协会爱心资助活动;2022年7月,他带头在“慈善大会”现场捐款600万元。近年来,他累计为爱心事业捐款近900万元,为灾后重建、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爱心助学、扶贫济困作出突出贡献。
赵丹,女,37岁,商州区城关街道东关社区居民。她先后参加了商洛彩虹公益“清洁包”“老有所衣”“老有所忆”“老有所椅”等关爱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公益活动。5年多时间,她参加志愿服务累计时长近1000小时,志愿服务团队的活动多次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报道。由于出色的表现,她多次获得志愿服务团队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赵雪秀,女,28岁,商南县城关街道东岗社区居民。去年12月29日开始,她主动到县防肺办应急值守专班做志愿者直至今年6月初,协调回复群众生产生活、企业商场运转等“急难愁盼”问题129件(次),传办1500件(次),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22年7月,她主动申请到西安航天基地疫情指挥部核酸采样专班工作,日均采样700多人次。2021年4月16日成功登记为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孝老爱亲
杨柳松,男,29岁,洛南县高耀镇龙河村村民。2010年,杨柳松父亲因病去世,几个月后,母亲患重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毅然选择回乡,为了方便照顾母亲,他选择在家门口打零工。每天杨柳松都给母亲洗脸、梳头、洗衣、做饭、煎药,还给母亲做拉伸运动和按摩,搀扶着母亲帮助她康复锻炼,尽管母亲被疾病折磨得身体变形,性情暴躁,但是他从未嫌弃,就这样一直照顾12年,直到母亲去世。
李涛,男,45岁,丹凤县棣花镇万湾社区居民。李涛早年丧父,2015年母亲因长时间的超负荷劳累,压迫神经致使偏瘫而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毅然放弃工作返乡带母亲辗转各大医院诊疗,但母亲的病情依然如故,他便专心在家照看母亲,因为看病债台高筑,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始终将母亲的床铺打扫得干干净净,为母亲按摩、洗脸、洗脚、擦洗全身,在他的影响下,全村上下争做敬老的好儿女,个个争当助老先进。
徐家福,男,68岁,柞水县瓦房口镇大河村村民。1987年,33岁的徐家福经人介绍与失去丈夫的夏平芳结婚,前夫留下一双儿女,家庭负担很重,而夏平芳已结扎不能生育,对此徐家福没有怨言,而是与妻子共同挑起了照顾一双儿女的重担,他对一对儿女视若己出。2008年,儿子徐启周车祸离世,儿媳带着幺孙改嫁至张坪村,留下稚嫩的长孙。2011年,儿媳因病离世,徐家福毅然决定接回幺孙,担起养育两个孙子的重任。
王治莲,女,61岁,山阳县户家塬镇康乐村村民。1999年,王治莲的丈夫不幸意外身亡,留下了伤残退伍的公公、智力残疾的二叔、先天性听障无劳动力的三叔、三女两儿5个孩子和1万多元的外债。面对家里3位老人,王治莲独自担负起照顾护理的重任,为他们换洗衣服、拆洗被褥、喂饭喂药、按摩烫脚。沉重的债务也没有压垮她瘦弱的肩膀,她一边照顾家庭,一边辛苦劳作。组建新家庭后,她依然像往常一样赡养3位老人,和丈夫一起照顾家中老小。
诚实守信
康朝权,男,55岁,商南天和泥浆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主导的《废旧纺织品综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被评为省级重大科创新项目,《年处理5万吨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被评为国家资源再生利用重大示范工程。他个人发明的专利共19项。2009年,他返乡创业,带动就业5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60余人),每年发放工资500余万元,近10年累计上缴税金4000余万元,社会捐助近200万元。
徐光文,男,51岁,陕西隆元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山阳)董事长。他1988年9月开始涉足建筑行业,业务由山阳、商洛拓展到西安、宝鸡,年产值达3.6亿元以上,上缴税金3000余万元,提供农民工就业岗位1500余个。2020年,公司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临近年关,他跑银行贷,向好友借,想尽所有办法筹集,付清材料、工程等所有款项才安心回家过年。他不欠国家一分税款,不欠员工一分工资,打造出了一个诚信企业。
见义勇为
张有喜,男,49岁,中共党员,镇安县青铜关镇前湾村党支部专职委员。2月11日,前湾村火石梁搬迁点1号楼2楼3号孤寡老人王林凤家里失火了,危急时刻,他没有丝毫犹豫,用几盆冰冷的水浇湿衣服,砸开房门冲进房内,发现大火浓烟已经吞噬了整个房间,由于他没有佩戴任何防烟火设备,被浓烟熏呛得睁不开眼睛,喉咙里吸进不少烟尘,他强忍着烟熏火烤,摸索到卧室将老人拖向屋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
杨正锋,男,39岁,柞水县红岩寺镇黄土砭小学校长。他是一个热心而勇敢的人,多次抢救车祸伤员,救人于危难之中。从2002年救起同校教师之后的20年间,他在车祸现场给伤者救治,从排水沟中捡起断脚和几片碎骨。他搬起40多袋饲料,忍着被玻璃片和铁皮扎伤划伤的疼痛趴在地上,将贺升旺父子从被压变形的驾驶室拉出来。红岩寺镇跃进村村民黄大江夫妇骑摩托车翻倒在路边,他得知情况后立即奔向现场,报警、抢救。
刘静泊,女,46岁;姚建,男,37岁,二人均系商洛市妇幼保健院职工。4月8日下午1时40分左右,两人驱车派送防护物资时,途经商州区北环路与构峪桥312国道交汇处,发现一中年男子躺在绿化带人行道处,疑似突发疾病,两人紧急停车查看,见男子意识模糊,躁动不安,神志不清,牙冠紧咬……他们凭借职业经验,迅速判断为突发性心脏疾病,便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掐患者人中穴,实施急救。幸运的是,患者口袋里有“速效救心丸”,两人立即按量给患者服下,约5分钟后,患者心率和脉搏逐渐恢复平稳,120急救车赶到后,他们把患者抬上救护车送往医院进一步救治。他们为患者的成功获救赢得了宝贵时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医生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
敬业奉献
彭常,男,49岁,丹凤公路段商镇道班养路工。自从18岁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一名养路工,30多年来,他凭着一股子钻劲,在防滑保畅、夏季防汛、公路病害处置等方面,主动刻苦钻研业务。他协商解决扯皮最多的“难缠路段”,带领全班职工努力打造干线公路“畅、洁、绿、美、安”的“幸福路”,他管理的道班先后获得“模范职工之家”“商洛市公路管理局先进单位”“五小道班”等荣誉称号,个人也多次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
任亚妮,女,33岁,洛南县四皓街道卫生院职工。面对省内外严峻的疫情形势,任亚妮克服母亲患有肾衰竭、父亲瘫痪在床及公公、婆婆患有多种疾病的重重家庭困难,毅然决然地站在了疫情防控第一线,每天身着厚厚的防护服,24小时轮流值守在华阳收费站卡口最前沿,对入洛返洛的每一位司乘人员进行卡码查验,全力守护洛南平安。在困难面前,她坦然面对,直至今日依然坚守在高速防疫卡点,用行动践行着初心使命。
刘小锋,男,45岁,商州区第十二幼儿园副园长。1997年进入西涧乡石窑子小学,一干就是17年,每天下午课后,自愿组建团队,教孩子们唱歌、练武术、跳舞,那段 时光,他带给数千名山区学生美好的回忆。在沙河子镇高砭小学任校长期间,他多次联系慈善机构和企业,新建校舍23间,添置设备100余件,硬化场地、绿化环境3000余平方米,经过6年努力,一个崭新美丽的校园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
王亚丽,女,43岁,商洛市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多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先后有7名辅导员获省级教学能手,3名获市级教学能手,为商洛市小学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疫情期间,她精心策划“红领巾小讲堂”“为爱发声·诵给你听”等栏目,播出100余期。她先后组织2747人参与公益活动,受助儿童500余人。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陕西省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邵琼旖,女,39岁,商洛广播电视台记者。她的作品内容接地气,先后采写《洛南县在全国核桃产业拥有了话语权和定价权》《科学发展在商洛》等重点稿件30件,2019年稿件《商洛市积极应对近30年来最严重小麦条锈病》成功被《中国之声》栏目采用,实现近年来广播向中央台发稿零突破。她个人采写的稿件,每年有3件以上被中央广播电台采用。她创新创办了《商洛好人》等新媒体宣传栏目,为商洛成功创建文明城市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