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姜枝朝 李字武 孟雯
近年来,柞水县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切实做好“山水文章”,积极拓展“两山”转化通道,着力打造秦岭秘境中令人心驰神往的“诗与远方”,谱写生态与文旅融合的绚丽篇章。
春暖花开的季节,柞水溶洞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项目经理白明文介绍,此项目是柞水县为了做强柞水溶洞旅游品牌实施的重点项目。不仅对游客服务中心进行了提升改造,还实施了地质遗迹保护工程和景区道路及周边绿化亮化工程,改造了景区游步道、景区跨河桥梁、生态停车场等多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会给游客带来更好的游览体验,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工程预计在4月下旬全部完工。
柞水县地处秦岭南麓,植被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8%和65%。县域内有着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柞水溶洞等一批享誉省内外的壮丽风景和自然景观,被誉为“秦岭天然氧吧”和“西安后花园”。近年来,柞水县立足自然禀赋,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从绿水青山中找寻“致富密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脚下的营盘镇朱家湾村以前是个封闭的小山村,通过发展生态旅游,默默无闻的老林、石头,现在变成了美丽的景点。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命名为“世界最佳旅游乡村”,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打卡”。朱家湾村的村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生态旅游带来的幸福感。
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说,现在,全村旅游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占总人口的80%以上。村民不仅有农家乐等经营性收入,村上还有房屋及土地租金等资产性收入。有的村民在村内从事环卫、管理、保洁、厨师等岗位,月工资在2500元至6000元之间。
绿水青山带给朱家湾村的喜人变化如今在柞水处处可见。依托优美的秦岭山水生态和厚重的秦楚文化底蕴,柞水县对标中国康养之都建设总目标,将康养旅游确立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在全县推行“龙头景区引领、特色项目带动”的康养产业开发机制,全力打造秦岭康养旅游最佳目的地。
乡村变乐园,农房变民宿,村民当老板……好生态孕育出大产业。柞水县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三抓三建”牵引作用,着力在乡村建设上强创新,乡村产业上求突破,乡村治理上建机制,努力绘就了一幅宜居宜业、富裕富足、和美和顺,充分彰显秦岭山水风韵的和美乡村新画卷。近年来,全县围绕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康养产业园、文化产业园,全方位布局民宿项目,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差异化、个性化民宿体验产品,推动民宿集群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目前,已建成牛背梁森林系、乾佑河生态系、西川田园系三大主题民宿集群,走出了一条具有柞水特色的康养旅游发展之路。2024年,柞水县实现年游客接待量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
柞水县副县长王茂荣说,目前,柞水县已建成3A级以上景区8个、国家最美休闲乡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3个。未来,县上将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加强与央企、国企及各大高校、社团组织合作,出台优惠政策,共建“双基地”,邀请各方面专家人才来商洛度假、科研、康养、消费。力争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将“秦岭闺秀·康养柞水”品牌全面唱响,培育形成百亿级康养产业集群,建成国内一流康养产业发展高地和中国秦岭康养度假目的地,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旅游接待人数和花费实现10%以上的增长。
柞水县依托资源宝地,正在将好山好水转化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打造为生态康养产业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