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樵旭斐 董新军)今年以来,市纪委监委聚焦社会救助政策执行、资金发放、动态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化运用“室组联动+嵌入式监督”,推动社会救助政策规范落实,让民生“保命钱”阳光运行、精准落地。
针对“应保未保”“救助金未按时足额发放”等社会救助领域的堵点难点,市、县区纪委监委上下联动,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深入民政、财政等牵头部门和基层一线,以“驻点办公摸实情+全程跟进督整改”,精准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米”。其中,丹凤县纪委监委针对突发性困难家庭,督促民政部门建立急难问题快速响应服务队,去年发放临时救助金673万元,惠及群众7921人次;镇安县纪委监委监督推动民政部门利用大数据平台,每月比对核查社会救助对象信息,今年以来清退不符合条件对象303户486人,坚决刹住了“人情保”“关系保”的歪风邪气。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和公正性,市纪委监委督促民政部门以智慧化监管、系统性排查、全链条培训为抓手,通过大数据赋能提升救助工作水平。推动市民政局利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对全市3.2万条“单人保”数据进行智能匹配,修正异常信息1789条,数据准确率提升至98.6%。联合医保、教育、残联等部门,建立跨领域信息共享机制,筛查出因病因灾致困家庭176户,变被动受理救助申请为“政策找人”主动救助。同时,市县纪检监察机关联合民政干部、村居协理员等组成的联合调查组,采取“线上比对+线下核查”,完成1.2万户家庭核查,清退不符合条件对象262人,并将366户困难家庭纳入保障范围。
低保资金是困难群众的“保命钱”,必须严密监管、常抓长治。市纪委监委聚焦低保资金发放,深挖彻查社会救助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处置问题线索12条,追缴资金13万元,补发滞拨资金5727万元。市县纪委监委通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约谈提醒等方式,督促洛南、山阳两县克服资金不足困难,及时将救助金补发到群众手中。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责任落实不到位”这一共性问题,市县纪检监察部门联合民政部门同步开展专项检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5个,推动建立“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介入”机制,为2600多名特困人员提供更好的照料服务。
市纪委监委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督促市民政局在全市推行“凡救助必核对”“逢救助必比对”机制,并持续规范低保对象“定期复核”“动态调整”,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开展“市带县、县带镇、镇带村”三级轮训,培训社会救助经办人员1200人次,公开市县两级监督电话18部,构建起“培训+宣传+监督”立体服务网络。
如今,全市各个村(社区)公示栏里都清晰公示着救助对象名单,群众的脸上少了焦虑、多了安心。纪检监察机关以“监督常在”的韧劲,护航社会救助政策阳光运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人民至上”的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