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民生

扎根秦岭沃土 赋能钒业腾飞——记商洛学院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青年创新团队

2025-07-31 16:45:36

  近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2025年度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队伍名单中,由商洛学院化学工程与现代材料学院副院长刘彦峰博士作为首席科学家,联合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高端钒材料绿色制造及高值化应用”团队成功入选。这支以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为核心方向的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创新团队,秉持“扎根秦岭、服务地方”的初心,为商洛打造“中国钒都”、培育千亿级钒产业集群注入强劲动能。7月28日,谈及自己在商洛10多年的深耕实践,团队负责人刘彦峰教授表示:“实验室里的数据只有变成生产线上的产品,科研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刘彦峰博士(左)参观全钒液流电池示范项目并进行技术交流

  钒矿资源的科技突围

  商洛地处秦岭腹地,蕴藏着亚洲最大的单体石煤钒矿,潜在价值超50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战略资源宝库。面对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商洛学院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青年创新团队自组建以来,便以“钒资源高值化利用”为核心目标,精准聚焦“高端钒材料绿色制备”“全钒液流电池开发”“钒尾矿资源化利用”三大研究方向,始终以创新发展为引擎,推动钒资源从昔日“灰头土脸”的矿山原料,蜕变为被誉为“工业味精”的高价值材料,致力于成为陕西省矿产资源清洁高效转化与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的核心力量。

  自2015年至今,商洛学院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青年创新团队依托学校省级科研平台与人才优势,与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商洛天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陕西丰源钒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产业龙头企业深度合作,以博士工作站为支点、根植地方行动计划为路径,借助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等人才队伍优势,开展新品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高价值专利培育等工作,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为钒资源的产业化和低碳高效利用持续贡献“高校智慧”。

  科研创新,是该团队最鲜明的底色。多年来,团队成员围绕秦岭矿产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潜心钻研,结出累累硕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陕西省校企“两链”融合专项等市厅级以上项目4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多万元;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6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0多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5项,为合作企业新增经济收益3300多万元。

  绿色制备的科研攻坚

  紧扣商洛“一都四区”发展战略及“3+N”产业集群建设需求,商洛学院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刘彦峰主动承担市科技局、科协委托的钒、钼、锌、铜等优势资源产业链与创新链调研任务,带队走访调研商洛境内新材料产业链企业40多家次。2018年至今,该团队先后参与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商洛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推进方案》《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重要文件,为商洛新材料产业科学布局筑牢了科研根基。2023年,受商洛市政协委托,刘彦峰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商南、山阳等地的钒生产企业,通过实地勘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全市钒资源储量、开采利用现状,钒尾矿堆存及综合利用情况,以及高端钒产业(涵盖高纯钒、钒合金、钒储能技术等)的研发中心建设、技术发展水平、人才储备等核心信息,形成的《发展壮大全钒产业链助推商洛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获市政府采纳,为产业升级提供了关键决策参考。

  资源开发的生态智慧

  10年来,刘彦峰带领团队利用假期深入商洛各县有色金属矿区及新材料企业,通过专题讲座、金相培训、设备调试、技术指导、技能训练、员工培训、项目验收等形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服务陕西五洲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锌业有限公司、商洛天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商洛市德新冶金材料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公司60多次,联合企业获批多项省市科研项目,为商洛有色金属产业和新材料企业的技术升级与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作为商洛市首批“科技副总”之一,刘彦峰联合陕西五洲矿业有限公司开展钒铝合金、全钒液流电池电解液的研究工作,获批了2025年秦创原“科学家+工程师”项目。在刘彦峰看来,科技副总的核心使命是成为成果转化的“摆渡人”。他带领团队扎根商洛矿产企业一线,将生产中的技术痛点转化为科研课题,这种“把论文写在产业链上”的实践模式,早在其担任科技副总前便已持续推进。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参与商洛天野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研发的钒铝合金成功应用于C919大飞机的制造;完成商洛德新诚机械铸件有限公司的委托项目《覆膜砂废料回收利用》,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联合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开展冶金矿渣贵金属回收再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冶金固废的节能减排与资源回收技改;联合陕西砺冰拉米拉热能技术公司开展碳纤维电热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性能研究;为陕西欣阳美航实业公司开展碳素钢结构钢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有效提高产品焊接接头结合强度。

  刘彦峰领衔的商洛学院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青年创新团队,是商洛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的生动缩影。该校依托“科技副总”机制,将自发分散的校企合作升级为“政府主导、高校参与、企业受益”的产学研协同体系。

  科技成果的裂变效应

  当前,商洛以“打造千亿级钒产业集群”为目标,向“中国钒都”的战略愿景全力奋进。商洛学院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青年创新团队深度对接这一发展战略,精准聚焦钒系合金研发、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突破、钒尾矿综合利用等核心领域,以一系列扎实举措驱动产业升级——与企业携手共建研发中心、聚焦多元中间合金及储能合金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快钒电解液中试生产线建设、推进钒尾矿的绿色建材研究,促进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创新产学研融合模式,与企业共建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及就业创业基地,为产业精准输送“懂技术、会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从实验室到矿山一线,从论文专利到实体产品,我们始终与商洛钒产业同频共振、深度相融。”刘彦峰表示,商洛学院秦岭钒资源低碳高效利用青年创新团队将继续以“青年之力”深耕秦岭特色资源开发利用,用科技创新为钒产业延链、补链、强链,为商洛“一都四区”建设、“中国钒都”梦想的实现贡献“学院智慧”与青春力量。

  记者:胡蝶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