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李敏)近些年,随着汽车作为大型消费品逐步走下奢侈品的“神坛”进入普通百姓家,消费者的轿车消费观念也日趋走向成熟。我市的汽车消费者在购车时,又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
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张先生,工作两年后由家里出资买了一辆全新的别克英朗系列轿车,实现了自己有车一族的梦想。“之所以最终选择别克英朗,是因为这款车综合了外形、性价比、配置、性能等多方面的因素,这款车在安全性能方面的优点是最终促使我购买的关键。”张先生告诉记者,“买车主要为了和家人一起出游方便,而安全性是自己最看重的,有什么比保证每个人的安全更重要呢?”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与张先生具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许多购买者纷纷都把安全性放在首位。虽然外形、动力、配置和价格等因素能对消费者带来巨大刺激,但都无法与安全、品质等因素相比。
在某品牌轿车的4S店内了解到,该店出售的轿车大多在8万至60万不等,而1.6排量轻型轿车比较受消费者青睐。该店销售顾问李女士告诉记者,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购买轿车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安全性、节能性、油耗、价格最受消费者关注,消费者前来咨询选购时,问的最多的也是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对于近期油价的再次上涨有没有影响汽车市场销售,李女士说,油价调整相对来说是有一定影响,但是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购车者来说,油价即使上涨,也丝毫不影响购车者前来选购自己心仪的汽车。而且如今购买汽车都有很多优惠活动和采取按揭支付等方式,想买汽车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购买到自己想要的汽车。
在杨峪河另一家销售面包车的汽车店,记者碰到准备买车的杨先生和他的朋友,他们看中了一款价格在3万7左右的面包车。“车已经看好了,就是想价钱再低一点。”杨先生正和销售人员讨价还价。而看中这款车的什么才会选择购买,他说,外观不错,价钱也在自己计算范围之内,买这种车,一来做生意可以用,二来平时和家人朋友出门也图个方便。
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车其实是一个代步工具,是一个昂贵的代步工具。在中国走向汽车社会的过程中,私家车就成了表明自己身份的重要特征,加上中国人特有的“面子”观,促使人们宁愿多花钱买好车。车只要上路了就要消费,就会贬值,因此不要因面子而买车。买车时要计算自己的成本收益,考虑自己的承受能力。不仅要考虑汽车成本,还要考虑养车费用,量力而行。建议市民买车时,购车的价钱为家庭年收入的两倍之内才合适。若是按揭,每月的还款数额最好不超过月收入的二分之一,每月的养车费用最多也就占月收入的三分之一,这样才不会不增加生活负担,降低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