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史平亮 武桢)近日,省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公布,2012年我市公众安全感94.33%、公众知晓率88.42%、公众安全感综合指数91.97%,均位居全省第一。
不断强化“一把手”责任,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台阶
2012年来,商洛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市委书记魏增军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4次,研究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协调解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市委下发了对综治委进行更名的文件,下发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职责任务和重大项目责任人,制定了《市委常委平安建设工作联系指导县(区)制度》,成立了8个专项组,先后3次督促检查社会管理综治治理工作,建立了各级综治委成员单位述职、联系点、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工作机制等制度,有效化解了影响社会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积极推行县(区)党政领导履行综治及平安建设述职制度,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平安单位”、“平安企业”“平安家庭”、“平安医院”、“平安边界”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平安建设范围和覆盖面不断扩大。
不断强化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全力提升公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
针对不同时期社会治安特点和不同区域的发案特征,我市去年深入开展了“打黑除恶”、春季、夏季严打斗争、打击“两抢一盗”、打击赌博、“侦破命案”、打击非法集资、“打拐”、打击毒品犯罪等专项行动,重点打击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和盗窃、伤害、诈骗等多发犯罪,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共立刑事案件2697件,破获1435起,破案率为53.2%;共立治安案件5854件,查处5619件(含上年235件),查处率为100%,所发命案全部侦破。开展打击非法传销和“打黄扫非”专项行动,打击“三电”专项斗争,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25次,加大对校园周边、非煤矿山、治安混乱地区的社会治安整治,将平安创建、食品药品安全、打击传销等工作纳入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召开了全市三率提升推进会,各项创建活动健康有序。
不断强化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社会大局保持持续和谐稳定
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将大调解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两月集中研究一次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县(区)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影响社会稳定的1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实行市级领导分工包抓。建立了信息联络、收集汇报制度,形成了“镇有中心村有站、组组都有信息员”格局。全市建立了县(区)信访大厅和矛盾调解工作中心,126个镇办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心,1750个村、90个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站,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针对当前突出的征地拆迁、物业管理、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等热点问题和矛盾纠纷,先后探索建立7个县级医患纠纷调委会、7个交通事故调委会,行业性专业调委会69个,专业调委会总数达到2594个,调委会共调解医患纠纷11件,交通事故纠纷95件,达成协议履行赔偿金额300余万元。省上专门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
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
去年以来,我市各级综治部门把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各项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更名了商洛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了以四套班子领导和48个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组织机构,创新“两新组织”管理,创新服务群众工作和综治档案规范化建设机制,创新大调解网络体系和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建设和特殊人群管理,创新流动人口管理和弱势人群管理。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模式,对实有人口进行全覆盖管理。对出租房屋实行挂牌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和安置工作力度,加强和创新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校园安全管理,先后树立了一批社会管理工作典型。商州区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心,洛南县探索建立了精神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中心;丹凤县建立了弱势特殊人群管理服务中心;山阳县建立了村便民服务中心,镇安县建立了医疗纠纷调委会、刑事和解调委会等,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不断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夯实综治和平安建设根基。
我市积极推进街面防控网、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监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等“八张网”建设和五项机制建设,初步形成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动态社会治安防控网络。进一步完善“一站两厅两中心”服务平台,在村、社区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服务站,在县(区)设立社会管理服务大厅和信访接待大厅,在镇(办)设立社会管理便民服务中心和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会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促进了基层服务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市编办发文,建立了正科级建制的镇(办)综治办机构,目前已全部配备到位。举办了全市县(区)综治办和镇(办)综治办主任培训班,综治办主任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断强化各级领导责任,健全完善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
年初,市委书记、市长与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签订了《商洛市平安建设目标责任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与市综治委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了《2012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创建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责任,促进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市委、市政府还不断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社会治安满意率排名全市后十位的镇(办),其党委主要负责人做大会检讨,连续两年排名全市后十位的,实施“一票否决”。对2011年全市公众安全感排名前10位镇(办)进行了通报表彰,对排名后30位镇(办),由市综治委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包抓,对排名后10位的镇(办)和政法部门进行了通报批评。把综治工作纳入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将综治工作绩效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全市所有机关考评和69余个单位、143名个人评先、受奖作出综治鉴定。
不断强化综治宣传工作,全力提升公众知晓率。
我市始终采取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强化载体,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综治工作舆论引导力不断增强。该市组织“平安商洛”建设宣传月动员会议两次。市、县(区)、镇(办)政法、综治部门先后出动人员9万余人次,深入全市126个镇(办)和1840个村(社区),5000多个村民小组,3000余个单位和13万住户宣传了平安创建和法律知识,发放宣传资料275余万份,展出展板2900余块,在公共场所、交通要道建立大型平安创建宣传标语1592余幅。在媒体开设了专题栏目,各新闻媒体共刊播宣传平安创建活动情况的图片、消息达2900余次,同时,还加强了调研工作,写出《关于我市空巢老人的调查报告》、《关于我市特殊人群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排名后位县(区)及镇办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市“两新组织”的调查报告》等50余萹调研报告、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参谋,为建设幸福商洛做出新的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