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记者 张瑞 实习生 赵思雨)8月1日,由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和市政协联合举办的“商山四皓”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商州举行。市政协主席王甲训致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市政府副市长刘荣贤,市政协副主席熊道宇、陈华洲、周青海、胡竹兰、苏红英、周秀成、王书正出席。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市政协为深度挖掘“商山四皓”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商洛特色文化精品,积极助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而与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一道举办的一次文化盛会,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研讨之深、辨析之透,堪称近年来商洛文化领域学术研讨活动之最。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杭州师大、湘潭大学等地的13名专家教授,在先后实地考察了我市秦楚分界墙、武关城墙遗址、船帮会馆、商鞅遗址、商山四皓碑林园和市博物馆后,分别以四皓名号的称谓史意义、文化史解读、行迹考辨、归隐商山的原因及影响、形象的塑造与演变等为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使“商山四皓”在历史渊源、隐居原因、思想特征、文化内涵和域外关注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的丰硕成果,必将对我市把商山四皓文化融入中华独特的隐士文化、谋略文化和宗教文化之中,加深研究,凝练提升,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在听了我市学者的发言后,专家教授们一致认为,商洛学者自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商山四皓”文化进行研究,起步较早、站位较高、成果颇丰,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现象,充分体现了商洛人民的文化自信,必将对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幸福商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建议将商洛文化发展定位为商洛是中国统一国家形成的奠基地与见证者,是彰显中国传统士人人格精神的地域载体。同时,以商鞅封邑、商山四皓等历史史料和人物为重点,进一步加大研究发掘力度,使其文化之精华真正成为激励人民斗志、实现幸福商洛梦想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