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工作全面加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全面兑现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围绕“果、畜、菜、药”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进程,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完成22.70亿元,同比增长4.1%(可比价),粮食产量达到10.81万吨,14个农业园区和32个设施蔬菜基地加快建设,建成市级以上农业园区6个,以秦土地为龙头的现代农业园区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与旅游三产服务相结合的转变。全区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3050亩,播种地膜马铃薯10万亩,新发展养殖大场大户141户,畜禽存出栏472.3万头(只)。新修改造基本农田1.38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0.61万亩,新修、加固堤防24公里,解决饮水安全5.25万人。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建园3万亩,经济林综合科管23万亩,流转林地10.24万亩,林业产值达到8亿元。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个,其中新认定省级龙头企业3家。21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建设11个村,解决低收入脱贫人口1.8万人。2012年度32个集中安置点已全面竣工并顺利通过省上验收,完成搬迁11405人。2013年确定的30个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已全部开工建设。
循环经济加快发展,产业链条有序延伸
积极跟进、服务、融入商丹循环工业园区,加快省级荆河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园区设施不断完善,总投资2.3亿元的森弗农副产品及中药材加工项目主体已基本建成。积极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新建尾矿资源利用项目2个,年产3000万块煤矸石页岩砖项目、年产15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及5000万块蒸养砖项目正在安装设备。积极推进资源整合,非金属矿业公司和区金源矿业开发部已基本整合结束,麻池河两家萤石矿正在整合之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淘汰改造城周粘土砖生产企业8户,依法关闭了区化工公司2000吨铅冶炼生产线,对3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实施了综合治理。启动实施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计划,“丹治”二期3条小流域治理工程竣工。全年完成造林绿化3.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7.2%。大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上验收,杨峪河镇11个村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商洛炼锌厂硫酸尾气脱硫装置正在施工,周边移民搬迁二期建成入住。全年二氧化硫削减4.61%,万元GDP能耗降低3.6%,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为352天。丹江商州出境断面水质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达到二类功能区标准。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相继完工,新增耕地1820亩。
城乡发展统筹推进,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以建设“一体两翼”中心城市主核心板块为目标,以“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服务省、市、商丹园区重点项目建设,312国道二改一、环北路和宁西铁路复线建设等省市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及环境保障工作扎实开展。龟山大道、商鞅大道东段建成通车。全面完成西街、莲湖东侧等旧城改建房屋征收任务,加快推进朝阳片区、贺嘴、丹南等改造开发项目,有力保障了商洛中心城市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中心城区4900余亩土地收储工作全面实施。启动了大荆、腰市、牧护关等一批小城镇建设,共开工建设各类城镇项目91个,完成投资11.8亿元,其中沙河子省级重点示范镇完成投资5.3亿元,在全省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评比排名中位居全省第八名,实现了争先进位。积极组织开展违法建设查处活动,监管各类建设533处,拆除整改429处8200平方米。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生活质量加速提升
全年民生支出预计完成16.61亿元,新增财力中用于民生支出预计完成13287万元,均达到了80%以上用于民生目标。新启动民生项目163个,建成155个,完成投资11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加快,廉租房实现分配1197套,新开工建设1496套;公租房续建938套,新开工建设200套;建成限价房444套,已面向社会公开预售。农村五保供养金、城乡低保、残疾人生活补贴等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3%。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10人,新增小额担保贷款9060万元,全区城镇失业登记率控制在2.38%以内。双高双普”创建工作全面启动,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位居全市第二,投资3.2亿元的商丹高新学校实现当年建成当年投入使用。建成全省首家营养餐配送中心,全省营养餐配送中心建设现场会议在商州召开。成功举办全区第三届干部职工健身运动会等系列体育赛事,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扎实开展,国家级科技进步先进区创建申报工作全面完成,“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7.1%。中医院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410万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药品网上采购平台使用规范,网采使用率100%。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两项工程”全面实施,全区人口自增率控制在5.1‰以内,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