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张辉)开篇语:为宣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理念、普及环保知识、推进环保工作社会化,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营造和谐的环保工作大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本报自今日开辟《环保周刊》栏目,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总体要求,立足自身职能,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有力地推进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任务的落实。截至目前,今年计划投资5.1亿元建设的45个项目,除县区环境应急项目外,其他44个项目基本建成。
加强领导,形成推进工作合力。各县区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专人办理日常事务。建立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联席会和联系人例会制度,不定期召开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推进工作例会,通报工作进展,剖析问题原因,促进工作落实。商南县通过公开遴选的方式选调专业人员充实办公室工作力量,并在各镇设立了镇环境保护工作站,落实了具体的工作人员、办公地点和工作经费,形成了县镇联动、齐抓共管丹江流域污染防治的工作格局。
多方筹资,促进计划项目实施。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计划三年投资14.4亿元实施的208个项目汇总归类,分年度逐一落实到各县区和有关部门。各项目实施单位多渠道筹措资金,优先保障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计划项目的资金需求。对需要政府投入实施的项目积极争取纳入中省盘子按计划实施,洛南、丹凤先后向省上申请环保补助资金2058万元,商南从2014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对企业自筹实施的项目综合通报批评、约谈主要责任人、挂牌督办、经济处罚等措施引导企业按期实施到位,对镇村自主建设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促进实施,有效地保障了计划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部门联动,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制定了《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督查办法》《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考核办法》,实行月通报季评比半年考核,定期不定期对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跟踪问效,加快推进丹江污染防治工作。分别于2013年10月8日至14日、11月15日至20日,对7个县区贯彻落实《关于2013年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检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45个,河流水质断面11个,有效地促进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深入开展。
强化执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加大对丹江等流域内排污企业和单位的现场检查频次,实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对重点监控企业和单位的现场检查每季度不得少于2次。先后对6起环境问题市级挂牌督办,对5起环境问题实施立案处罚、对26起环境问题责令限期整改。山阳责令五洲、中天两家公司停产整顿,并对五洲公司废水氨氮超标问题立案查处,有效地规范了工业企业排污行为,改善了银花河水质。
加强宣传,营造工作浓厚氛围。编发了《商洛市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简报》,陕西日报、时代周刊等媒体对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做了多次专题报道,国家环保网、西部网等100多家网站进行了跟进报道,掀起了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高潮。
下一步,围绕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目标,严格落实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督查办法、考核办法和问责机制,加强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建设,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强化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宣传,进一步动员社会各届广泛参与,推动丹江等流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各项工作按时间节点推进、按目标责任落实、按计划任务完成,确保“一江清水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