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周银祥)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领导干部要摆正位置,清醒认识自己来自普通群众,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儿子”。
融入群众,要讲贴近群众的话,清除沟通障碍。语言是沟通的桥梁,然而“话不投机半句多”,只有说群众语言,讲贴近群众的话,才能与群众互动,才能听到群众的真心话。贴近群众的话是真话、短话,既不饰非,又不掺假;既报喜,又报忧;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讲成绩,也讲不足;不拐弯抹角,应直奔主题。贴近群众的话通俗易懂,既不装腔作势、故作斯文,也不呆板说教,满口套话。贴近群众的话是管用的话,不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的大话,也不是“放空炮”式的假话,而是说了就算、定了就办的大实话,是体现在科学决策上、反映到惠民实事上的真话。
融入群众,要设身处地体谅群众的难,消除情感障碍。衣食住行、求医看病、柴米油盐这些事,对生活在城里的干部来说也许是件小事,但对群众来讲都是大事,一些群众辛辛苦苦一辈子也解决不好这些事;有些事情对干部来说找个熟人、打个电话就办了,而对群众来说却要费尽周折、千里迢迢、几番奔波甚至还办不了。如果领导干部不设身处地,不亲近群众,不亲身体验群众办事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就培养不起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就理解不了群众所站的立场。只有领导干部都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方能真听意见,听真意见。
融入群众,要真心实意解群众的困,以行动换取信任。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能不能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目的,最终的落脚点在于行动。当前,要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帮助群众解决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等难题,帮助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如果对群众的疾苦不闻不问、漠不关心,对群众反映的意见我行我素、敷衍塞责,听取意见就会沦为作秀,就会让群众反感。群众讲了真话,就要让群众见到讲真话的效果。对于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对群众作出的承诺要立说立行、即知即改,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尽快让群众看到整改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