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商洛市委书记 胡润泽
商洛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 俊
今天是我国首个“扶贫日”,也是第22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这一决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格外关心,对于宣传党和政府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扶贫开发的工作格局,动员全社会力量继续向贫困宣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商洛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少有、全省唯一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七县区均属国家级贫困县和秦巴山特困片区县,截至目前全市仍有64万贫困人口,占农村人口的32.7%,扶贫攻坚任务尤为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就是要把减少扶贫对象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信心,找准路子,加快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实行精准扶贫”。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向贫困宣战,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这些重要论述,是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坚定不移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深入开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举全市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一、把握“四个关键”,体现精准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湖南考察时提出,“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这是新时期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法。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开展“双包双促”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瞄准目标,突出针对性,加强精细化管理,确保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一要精准识别。扶贫开发的根本特征就在于有特定的工作对象,瞄准扶贫对象始终是扶贫开发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也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包括三项重要内容,一是精准地把贫困户识别出来,二是精准地把贫困原因找出来,三是精准地把扶贫项目选出来。各级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新一轮识别标准、识别程序,公平、公正地把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识别出来,准确锁定扶贫对象,弄清致贫原因,合理界定贫困类别,并按照市县镇三级联网、实时监控、动态管理的要求,建立户有卡、村有册、镇有簿、县有库的贫困人口信息监测管理系统,切实为开展“双包双促”、实施精准扶贫打下坚实基础。
二要精准施策。扶贫对象识别出来以后,根据致贫原因,因村、因户精准施策,是实现脱贫的关键。要坚持以脱贫任务为导向,根据每个村、每个户的不同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帮扶计划,明确扶持项目、资金来源和工作责任,确保按计划完成脱贫任务。要以现代特色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为载体,不断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项目,依靠家庭经营增加收入。要以陕南移民搬迁为突破口,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从根本上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要全面核查无依赖力量、无可靠收入、无住房保障的农村“三无”户,加强“两项制度衔接”,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各项兜底政策,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三要精准管理。精准管理就是要科学制定帮扶规划,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及时跟踪监测帮扶情况和实施效果,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要建立项目、资金精准管理机制,着力解决项目、资金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的问题,做到资金分配简政放权、公开透明,资金使用到村到户、合理高效,资金监管科学规范、绝对安全。要严格落实帮扶责任,如实记录、填写“三册一卡”,公开上墙、接受监督,切实做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精准扶贫的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脱贫致富责任人,不脱贫不脱钩。要逐步完善扶贫对象进出的管理机制,充分利用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及时跟踪监测扶贫对象、扶贫措施和扶贫效果,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