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精准考核。精准考核是精准扶贫的保障,就是要通过对扶贫对象识别、帮扶、脱贫全过程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全面落实月统计、季督查、半年总结、年终考核制度,坚持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加大对“双包双促”工作的考核力度。要加强对包扶单位、包扶干部的考核,逐步建立以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对工作扎实负责、成效显著的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敷衍应付、进展迟缓的进行处罚问责,推动精准扶贫深入开展。
二、突出“五项重点”,增强帮扶实效
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要求,深入开展“双包双促”扶贫攻坚行动,必须把工作思路从“大水漫灌”转变到“精确滴灌”上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一要突出政策扶贫。政策帮扶是覆盖面最广的扶贫方式。重点要抓好三方面的政策保障:一是加强社会保障,高度关注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帮助符合政策条件的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并通过开展各种扶贫济困活动,切实提高农村特困群体的生活水平。二是推进医疗帮扶,帮助贫困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实现贫困户100%成为合作医疗对象,切实解决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三是抓好社会救济,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动员和鼓励各类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企业家参与扶贫济困活动,拓宽扶贫投入渠道,提高社会救济能力。
二要突出产业扶贫。产业开发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要以现代特色农业园区为引领,大力发展核桃、板栗、生猪、山羊、土鸡、蔬菜、香菇、木耳商洛特色农业“八大件”,使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特色产业,每户贫困户都有一个增收项目。要大力推进规模化经营,整合力量,扶持龙头,通过“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经济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带农户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大力扶持发展农业流通企业,并做好流通企业与种养大户的对接,确保农产品销路通畅、收入稳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三要突出技能扶贫。技能培训是提高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的重要方法。要积极动员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免费职业技术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创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一方面,要对贫困家庭学生,想方设法给予补助,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成为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实现家庭致富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抓好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同时,要积极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加强与发达地区及企业的劳务合作,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努力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四要突出信心扶贫。扶贫先扶志是扶贫工作多年来总结的一条成功经验。做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既要发挥好外力的作用,更要启动内力,注重给贫困群众带思想、带方法,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要强化教育,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激发他们主动脱贫、自力脱贫的愿望,切实把脱贫致富转化为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从群众身边发现和培养脱贫致富的典型,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致富光荣的思想,形成人人思富、人人敢富、共同致富的良好局面。
五要突出信息扶贫。信息闭塞是制约贫困户脱贫的重要因素。要充分发挥包扶部门单位优势,及时准确向贫困村、贫困户传递政策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致富信息,帮助他们趋利避害,选择好、经营好致富项目。尤其是要积极为贫困群众提供市场信息,帮助联系客商,促进农产品销售;提供招商引资信息,帮助贫困村发展二三产业;提供项目、投资信息,帮助贫困村争取国家投资;提供劳务用工信息,帮助有条件的贫困群众外出务工,努力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