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办公室驻法官庙村开展“双包双促”工作纪实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记者 李 敏)金秋十月,记者来到慕名已久的“江南水乡”——山阳县法官镇法官庙村。进入村内,眼前一亮:河内机械轰鸣,跨河大桥、生态堤坝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远处水田里,升起一团团水雾,这是农民用高压水枪收挖莲藕;村口两旁几家农户正装修美化院落建设农家乐。“我们村赶上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陈俊市长亲自包扶我们村,市政府办公室的干部一茬接一茬往村里来,扶贫工作队挨家挨户地帮我们。”问起村上发生的变化,村民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
一个系统,精准连接千家万户
走进村“双包双促”扶贫办公室,一台触控一体电脑里的精准扶贫管理系统,详细记录着每个贫困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责任人、帮扶计划、帮扶项目、帮扶成效、脱贫评估等信息,有数据、有表格、有照片、有视频。鼠标一点,民情尽显。
今年4月,“双包双促”工作一开始,市政府办以调查摸底为突破口,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严把户主申请、小组评议、入户调查、集体评定、张榜公示“五道关”,对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把最终确定的127户贫困户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生存困难型的有6户,主要是无法帮扶的五保户等特殊贫困对象;第二类生活困难型的有36户,指住房、就医、子女上学等生活困难的户;第三类发展困难型的有85户,指缺资金、技术、产业项目,急需帮扶的户。并把这三类分别用红黄绿三种颜色标识,绘制成图,张贴上墙,因户施策,开展帮扶。对无劳动能力、无子女照料、无依无靠的贫困户,作为五保对象统一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对生活困难户,发挥政府职能优势,在危房改造、就医等方面给予重点救助帮扶,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对家庭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基础条件的,采取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等措施,推进开发式扶贫。
同时,为确保包扶对象准确,避免因结对帮扶造成社会不公,建立了贫困户动态进退机制。在每年12月份对返贫对象进行再识别、再核准、再录入,对已实现脱贫目标、举家外迁和绝户的,及时清理,不再作为贫困对象进行帮扶;对因灾、因病或因子女上学等因素返贫的,再纳入贫困户帮扶范围。
一组规划,绘就美好发展蓝图
“市政府办公室在我们村上扶贫真是下足了功夫。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敢做了;过去没有的,现在有了。”说到村上今后的发展,村支部书记赵贻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法官庙村地处天竺山和漫川古镇中间,荆家河和跃进渠四面环绕,水资源十分丰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民风古朴,风光秀美,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很大。今年3月,市长陈俊第一次到村上调研,就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对该村发展作了精准定位,明确指出,要把开发乡村旅游作为加快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按照“特色农业示范村”和“田园观光示范村”的定位和A级景区建设标准,力争3-5年的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奇山秀水、连田叠翠、食藕品茗、养生怡情”的秦岭原乡旅游样板村。
按照这一发展定位,市政府办公室聘请市设计院为村上量身打造《法官庙村近期建设总体规划》,陈俊先后三次听取规划汇报,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才最终定稿,并得到了群众高度好评和拥护,让大家看到了今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市政府办公室还协调市交通设计院和市水利设计院,为该村制订了道路桥梁建设规划和生态堤坝建设规划。目前环境治理规划、村容户貌改造规划、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等详细规划正在制订,这些专项规划完成后,全村将形成一总规五详规的规划体系。为了让《总体规划》落地生根,还建立了项目储备机制,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实行项目化管理,建立项目储备库,根据群众意愿和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有序排列,优先实施涉及各户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带动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制约发展的基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