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题)一项办法,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今年,陈市长根据我的家庭实际情况为我制定了帮扶计划,帮我进行莲菜养鱼,联系市水产站对我作了专门的技术培训,还免费争取到5万尾鱼苗,通过莲池养鱼这个产业,一年下来,家里的纯收入有四五万块,比在外边打工好多了。”法官庙村赵湾组村民赵贻礼开心地说道。在法官庙村,像赵贻礼这种以产业项目帮扶的对象还有很多。这一切,都得益于村上一项好的融资办法。
过去村上的水田,大多只种水稻,一家三分五分,干到头,也没多少收益,有的户甚至宁愿在外打工撂荒。一些有头脑的人想把这些地流转过来,搞莲池养殖,但投入不起。为破解发展资金难题,提出“项目捆绑、信贷升级、招商引资”的融资办法。
今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室通过过多方努力,整合相关涉农项目资金,率先实施了通村大桥、生态河堤、土地整治、千亩经济林、九眼莲基地、房屋改造等六大工程。为了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难题,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法官庙村精准扶贫担保基金管理办法》,市政府办和山阳县分别注入10万元和20万元贷款担保风险基金,将每户放贷规模由最高5万元放大到20万元,贷款利息下降了30%。今年以来,共发放产业贷款120万元,解决了22户群众产业贷款难题。
目前,法官庙村初步形成了公司引领、能人带动和互助合作三种发展模式。今年引进商洛瑞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村投资建厂,从事莲池水产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公司将农民零散的土地,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统一租赁。村民的土地被租赁后,公司把村民吸纳为公司的产业工人,原地就业,增加收入。并动员当地有头脑、有技术的能人,积极引进莲池水产养殖新技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既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又示范带动身边农户产业发展。村上现在有20亩以上莲菜种植大户6户,带动周边群众发展莲菜300多亩。
(小标题)一套机制,凝聚双方工作合力
“如何正确处理贫困户和包扶干部的关系,做到既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调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又夯实各级包抓干部工作责任,激发广大干部扶贫工作的热情,调动帮助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让帮扶双方感到既有压力、又能紧密配合,这是我到村上开展扶贫的最大困扰。”当谈到扶贫工作感受时,市政府办驻村工作队员宋超军由衷的感概。
在探索建立“双包双促”责任倒逼机制方面,市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队花了不少心思。他们以“开展双向承诺评星定级”活动为载体,制定《精准扶贫“五星户”评定管理办法》,根据脱贫致富效果,评为勤劳致富星、环境卫生星、诚实信用星、兴科重教星、家庭和谐星等五颗星,由村民小组、村两委会、镇党委和政府三榜定星,将定星结果公示上墙,统一挂牌授星,增加群众脱贫致富的压力。同时,结合精准扶贫“五星户”评定,对包扶干部进行定级管理,制定《包扶干部精准扶贫定级办法》,将干部结对帮扶情况分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级别。包扶干部结对帮扶定级工作与“五星户”评定同步进行,评定结果在村上《双向承诺评星定级一览表》进行公示,并将“双包双促”工作与评优树模相挂钩。通过这一机制的激励,贫困户和包扶干部的积极性大涨。
“以前扶贫就是过节给贫困户送个米面油,这次市政府办公室在村上扶贫建立了精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定位、精准开发、精准投入、精准考核六大机制,包扶干部和贫困户采取结对挂钩,每个环节都落实了,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体现了真扶贫。”当谈到市政府办公室扶贫工作作风时,法官镇党委书记申国华给予了高度评价。
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从“大水漫灌”到“精确滴灌”,从走访调研到帮扶到户,市政府办公室每名干部都在帮助每一个贫困户“斩断穷根”,法官庙村正在走出一条持续脱贫致富的新路子。